净慧法师的杰出贡献与历史地位
2013年11月12日
净慧法师于2013年4月圆寂,法师的为人行事、音容笑貌、道德文章、创举贡献一直盘旋在我的心头。净慧法师的成就是怎样形成的,与所处的历史时代关系如何,与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法师佛教文化素质和人格特质又有什么关系,法师在中国佛教领域作出了哪些贡献,他在中国佛教史上又应当怎样定位?在净慧法师圆寂的悲痛日子里,我曾写《学习净慧法师的创新精神和慈悲情怀》短文,表达对法师的悼念之情,然意犹未尽,今再另撰专文比较全面地评价法师的业绩、贡献和地位,也作为再次表达对法师的深切怀念和深情追思。
一、 一个特定时代造就的佛教历史人物
净慧法师,俗姓黄,湖北新洲人。1933年生,至2013年圆寂,享年81岁,僧腊67载,戒腊63夏。法师的—生,历尽坎坷、挫折,而又成就突出、显著。总结其一生,似可以概括为成长、挫折和成就三个阶段:
净慧法师自幼至19G3年离开中国佛学院的三十年问,可说是他的成长期。法师的成长极富特色:一是身处日本侵略中国和国内战争的社会动荡期,随后是由旧中国转变为新中国的社会转型期,所处时代的深刻变化,给法师带来诸多的社会体验和人生感悟。二是自幼就长期在佛门生活、学习。法师因家贫在一岁半时即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长期接受寺院生活的J垠染。十四岁在武昌三佛寺拜师学经。1951年十八岁赴广东云门山大觉禅寺,于虚云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次年,承虚云老和尚的殷勤付嘱,净慧法师以一身而兼承禅宗五宗法脉。1956年又由虚云老和尚推荐入中国佛学院深造,从本科到研究生班,学习成绩优异,收获丰硕,打下日后弘法利生的坚实基础。
1962年,净慧法师因编辑《虚云和尚法汇续编》被划为右派分子9次年被迫离丌中国佛学院,辗转于京、粤、鄂等地接受劳动改造,饱受磨难,各受歧视,精神极为痛苦。后来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净慧法师于1987年摘掉了右派的帽子,命运出现了根本转机。净慧法师于19∞ 年初重返北京后,参与中国佛教协会的各项恢复工作。1984年始任《法音》杂志主编,达二十年之久。1988年应河北地方之邀,主持柏林
禅寺的重建工作。后又应本焕老和尚之邀,继席湖北黄梅四祖正觉禅寺方丈。在1920年至2013年的三十多年间,净慧法师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在寺院建筑、僧团管理、僧才培养、法务活动、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表现突出,贡献巨大。有—次和法师聊天,我根据法师弘法活动地区说,看来法师活动天地,是在“三北”地区,北京,尤其是河北、湖北都是法师弘扬佛法的宝地,也是法师事业有成的福地。法师听后笑而不语。
净慧法师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具备了优异的佛教文化素质:他既有先师虚云和尚的禅宗传统和遗风,又有中国佛学院系统学习和研究的学养,两者的融合,利于从事佛教弘法事业;他既有佛门生活的滋养,又有世俗生活的磨炼,利于将出世间法和世间法加以沟通;他既有在中国佛教协会工作的经验,又有在地方寺院任主持的经验,利于宏观视野与具体实践的结合。法师所具备的这些佛教文化素质有力地推动了他的佛教事典的开展,保证了他佛教事业的成功。
与净慧法师具有优异佛教文化素质相应的是,法师的人格特质是他对佛教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重要主观因素。法师沉稳冷静,长于潜心思考,对中国佛教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法师心量广大,具有宏观把握和圆融处事的能力;法师能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和人心的需求,大胆创造弘法新形式;法师天赋很高而又勤奋不懈,与时俱进。净慧法师的人格特质和人格魅力应该是我们研究和总结他成功一生的重要方面。
二、 一生的杰出贡献
净慧法师一生对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据我的了解,他的杰出贡献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弘扬佛法方面:首先是创立和弘扬“生活禅”的理念。这是净慧法师在佛教思想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法师基于对印度和中国的佛教历史的深刻自省以及对中国佛教现状的深入观察,认为中国佛教要真正实现全面振兴,必须坚持走“人间佛教”道路,这是中因佛教的唯一希望。为了将人问佛教的理念进一步具体化,法师于1991年,捉出了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以“做人”、“做事”之二八方针(做人的八字方针是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针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为着力点的“生活禅”修行理念。生活禅既是对太虚大师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的落实和深化,也是对如来禅和祖师禅的继承和回归。可以说,生活禅找到了佛教与时代相结合的契入点,找到了与人生相结合的对话方式,对中国佛教的流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次,与“生活禅”弘法理念相应的是,在柏林禅寺率先举办“生活禅夏令营”,每年一次,几乎从未间断。其后又在黄梅四祖寺每年举办“禅文化夏令营”。 夏令营是于暑假期间组织青年佛教爱好者,在寺院参加上殿课诵、坐禅出坡、聆听佛法讲解、吃茶谈心、云水行脚等活动。法师举办的夏令营为中国传统佛教与现代社会教育相契合找到了有力的切入点,为当代佛教弘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式。它既丰富了青年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了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又为佛法的普及、佛教文化功能的发挥,佛教人才的贮备,僧才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平台,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作用和影响。目前我国各类汉传佛教夏令营已达上百个,而且影响了道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也开始举办夏令营活动。宗教夏令营活动是在我国兴起的一种现代宗教教育形式,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再次,净慧法师从弘法的长远需要出发,十分重视高素质佛教研究人才的培养。他在北京、湖北部分高校设立“怀云奖学金”和“双峰奖学金”在北京大学设立“虚云讲座”在河北和湖北分设“河北禅文化论坛”与“黄梅禅文化高峰论坛”,而柏林禅寺等则成为一些高校的“哲学、宗教学系教学实习基地”。这一系列举措对推动教界与学界的良性互动,推进佛教优秀传统文化的阐扬,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净慧法师还重视将中国禅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他先后出访了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弘法利生,广结善缘。特别需要提出的是,2009年10月23日,法师将临济宗法脉第四十五代法卷传给德国本笃(Benediktushof)禅修中心导师威里吉斯.雅各尔先生(vi11ioisjager),宣省了中国禅宗正式进入欧洲世界,在禅宗史上书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