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2007年,两面针涉及牙膏、药品、家庭卫生用品洗涤用品、房地产等业务的主要控股及参股的7家公司中,有5家亏损;2008年,其主要控股及参股的8家公司中仅有2家盈利;2009年,其主要控股的9家公司中有5家亏损;2010~2012年,主要控股公司维持为9家,但是只有3家表现较为优异。
    在投资者张先生看来,两面针的多元化战略,最失败的莫过于进军造纸业。
    2009年3月11日,两面针发布公告,拟以2.2亿元投资组建柳州两面针纸品有限公司,亏损累累的柳州造纸厂被注入两面针。
    成立于1968年的柳州造纸厂,在收购前的2005年、2006年、2007年,净利润分别为-817.2万元、-1541.92万元、-3364.36万元。
对于这宗资产注入,当时就有投资者公开喊话,“两面针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废品收购站’。”
    收购后的第一年即2010年,两面针的纸浆及纸品业务亏损高达2376万元;2011年营业收入为2.45亿元,但成本高达2.70亿元,仍处在亏损状态;2012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纸浆及纸品业务净利润为-2632万元。
    牙膏主业受拖累
  两面针2012年半年报中提到:上半年虽然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各个产业板块发展不均衡。
    “两面针是因为政府拉郎配,弄了很多不想干的业务,拖累业绩,主业也做得不好。”日化行业业内人士邹韬(化名)对记者表示。
    但柳州市国资委的李先生表示,“两面针转型是因为原来的(牙膏)业务受到了影响,但转到什么产业,政府不会有过多的干预。比如两面针进入造纸业时,行业虽然不是很景气,但是两面针公司可能认为这个行业的后续发展值得期待。”
    对此,长期观察两面针公司的孙晋分析,“这不单是两面针的问题,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这种行为。多元化是好事,但把大量资源投放在非专业领域,就是一种投机行为。你见过宝洁和联合利华跑去搞房地产吗?”
    张兵武也认为,两面针面对的国际品牌对手本身就很强大,如果再去搞多元化,那就更难竞争了。
    “说到两面针,我们想到的就是牙膏。两面针在进行生产力转移时,这个主业不能荒废。”冯建军说,两面针过度分散精力,会导致过去为两面针牙膏这个品牌投入的所有广告费用和建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白白浪费。

    /探因/
    管理体制制约发展

    一方面主业持续不振,另一方面多元化也陷入泥潭。谈及两面针今时的窘境,专家及投资者多指公司管理层决策不力。
    冯建军表示,“它不是突然亏损,而是这几年一直亏损。它的管理班子、企业班子有没有推出相关的政策来止亏、扭亏?”
    “两面针的管理层要是能像早年入股中信证券那样有远见,那我们就幸运了。中信证券现在已经成了两面针的提款机了!”投资者张先生戏谑道。
    1999年8月,两面针以发起人身份参股中信证券,共持有后者9500万股,投资成本1.52亿元,折合每股1.60元。两面针此举受益匪浅——自2000年开始,参股中信证券获得的投资收益,就成为两面针利润构成中最主要部分之一。近些年,出售中信证券股票更是一度成为两面针扭亏的救命稻草。
    “其实针对管理层创新,两面针也做过不少努力。”冯建军说,“当时斥巨资从宝洁挖来了一个CEO,但没有大的起色。”
    2005年,两面针公司请来了时任宝洁全球口腔护理首席科学家岳江前来挂帅。岳江在宝洁有12年工作经历,被寄望成为两面针抵抗跨国公司竞争的中坚力量。彼时,岳江本人也信心满满,他表示,“现在和将来,参与将两面针打造成中国日化行业的巨头、世界知名企业,是我的梦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两面针多宗高管丑闻相继在岳江任内爆发:2006年10月,被媒体曝出转让4000万股中信证券之举涉嫌违规;2007年2月,被曝涉嫌隐匿扬州项目相关重大资产;2007年4月,公司高管及管理层被曝未经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擅自出售了488万股中信证券股票;2008年7月,知名财务专家夏草直指两面针业绩造假。
    在一片涉嫌违规的质疑声中,2008年,岳江黯然离场,与其同期退出的还有执掌两面针多年的“元老级”人物——董事长梁英奇。
时年5月,时任柳化集团“二号人物”的马朝梅被委以重任。
    马出任董事长之后,继续推进公司此前的多元化战略。在2010年两面针成立30周年庆典上,马朝梅高调喊出,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二次创业”,以做强主业,做大纸业为战略规划,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现有日化、精细化工等“八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然而,业界质疑两面针管理层的声音仍不时传出。在今年5月21日举行的“广西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上,马朝梅表示,“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原因,目前公司存在着营销人才匮乏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公司经营的发展。”
    不过,相较于质疑两面针管理层,张兵武更倾向于认为是体制问题阻碍两面针的东山再起。在他看来,“国有上市企业的体制比较难以应对目前高度竞争的市场。我觉得这不是个人能解决的问题。”
    对此,柳州市国资委的李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我们肯定对企业没有过多的干预,上市公司有专门的团队帮忙分析,由董事会股东会决策,不是我们政府单方面的要求。”
    但张兵武认为,“政府干预即便不多,但在主要的决策上做干预,那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出路/
    管理和营销成决定性因素

    尽管不少大商场内已难觅两面针的踪迹,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出差采访过程中,仍在不少酒店见到了两面针的牙膏产品。
    湖南省郴州市南苑大酒店就是两面针的“客户”之一。该酒店的辛经理告诉记者,“我们是和一些(两面针)代理商合作,以前没用过,由于很多客人反映产品还挺好的,所以从几个月前开始在用。”
    据她介绍,在郴州当地的一些店铺中,她没怎么见过两面针的牙膏产品,但在南苑大酒店周边,还有其他几家酒店在用。
    两面针一位区域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公司20多个牙膏单品现在正逐步向终端发展,也就是卖场,“外企进来之后强调终端市场。就目前情况来说,困难和压力肯定是有的。市场要做起来,不可能一下达成多高的成绩。”
    刚参加完广交会的两面针员工陈季华(化名)对品牌复兴充满自信。他向记者表示,“这一次 (广交会)收获很大,总收入超过前面三届的总和。”
    冯建军认为,牙膏主要是靠营销做起来的,关系到营销策略和渠道推广能力,包括整合传播,广告怎么投,宣传如何推广,渠道分销如何组织。但这一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组织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尤其是总经理和决策班子有没有权力,有没有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
    日化业资深人士王雁认为,两面针迟早会被收购,“因为资产质地比较优良,现金流随时可以很丰富。”
    张兵武也表示,“我觉得被收购也是个思路。现在如果很难再有突破的话,(被收购)也未尝不可。最关键是它愿意卖,有谁去买?”
    事实上,近期以来,平安旗下的上海家化收购两面针的传言一度甚嚣尘上。
    柳州市国资委李先生对此表示,目前他尚未听说过此类消息,但他同时表示,“国内品牌被收购,有时候也是无奈之举。国际企业在资金、研发、品牌推广和广告等方面有优势,外企实力很雄厚,市场开放之后,国内品牌自身的抵御能力不够。其次,国家对国内一些老品牌也没有太多的保护措施。”
    冯建军坚持认为,重新营销起来的话,两面针是有机会的,关键在几方面:一是管理的主导力量,如果还是国有企业固有的一套,决策的随意性随机性很强,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很难做什么;第二是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的具体管理者,比如企业的首席营销负责人,品牌部和市场销售部肯定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人才。所有管理系统和营销系统都要重建深度,挖掘自己以前的品牌资产和渠道资产,推出优化价值,未来(年产销量)过5亿(支),过10亿(支)也是有可能的。
    “两面针能不能起死回生,再创辉煌,关键在于上层链条能不能摆顺,在市场营销上能不能与时俱进这两个方面。”冯建军表示。(人民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