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怎样能长寿?揭开“长寿之乡”里的秘密

2012年09月09日

    在中国长寿之乡海南澄迈县,百岁老人高达215人,80岁以上老人更是高达1.85万人。这引起了国际专家的极大关注,究竟什么原因使得他们能够长寿?

    长寿乡里“长寿”多

    盈滨村是澄迈老城镇美儒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位于老城镇东部。盈滨村有着“长寿村”的美誉,全村共有153户,总人口数635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就有14名,其中吴麟生兄弟姐妹6人包括其5位配偶,一家11人均为长寿老人。

    前不久,澄迈县政府刚给吴麟生老人家送去了贺匾,匾文是“澄迈长寿第一家”。吴老家的五兄弟个个高龄长寿,夫妻双全,是当地颇令人羡慕的“五老”。五老中,长兄吴麟生今年已92岁,最小的弟弟吴秀生73岁,五兄弟平均年龄为83.6岁,五妯娌的平均年龄81.2岁,还有一位姊妹叫吴花菊,嫁在本村,今年79岁。后人已繁衍至四世,共有儿孙138人。

    2009年5月25日,澄迈县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澄迈县人均预期寿命高达77.79岁,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77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59岁。

    目前,全县年龄最大的达到113岁,80岁以上老人1.85万人,占总人口比例3.30%,百岁以上老人有215人,占总人口比例的38.39/10万,大大超出中国和联合国“长寿之乡”规定的“存活百岁老人占户籍人口比例达到7/10万和7.5/10万”的标准。全县80岁以上夫妻双全有896对,90岁以上夫妻双全有66对,100岁以上夫妻双全有4对,百岁老人绝对数和占总人口比例,均居全国市县第一位。

    长寿乡里话“长寿”

    “长寿之乡”澄迈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长寿老人?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

    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将其归功于居住环境,生活习俗等。澄迈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水质优良,空气清新,这些都为百姓提供了长寿的良好条件。自然环境为澄迈人提供了纯天然、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杨思涛认为,澄迈老年人多长寿,重要一点就是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澄迈多数百岁老人坚持一日三餐,主食为米饭,菜类荤素皆可,从不挑食,吃得简单,爱吃本地的粮食、蔬菜、水果、海鲜、杂食等。

    当地居民更多地认为劳动锻炼了长寿老人的体魄。据统计,澄迈县的百岁老人都是农民,从小就下地干活、做长工,吃苦耐劳是他们的共性。这些磨难同时培育了他们坚强的性格,磨炼了他们的意志,也造就了他们宽容平和的心态。长期的劳动也锻炼出他们健康的体魄,他们始终保留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据当地居民介绍,澄迈有悠久的敬老爱老传统。长期以来,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爱护,敬老爱老蔚然成风。澄迈崇尚长幼有序、祖孙同堂的风尚和习俗,形成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良好家风。

    据杨思涛介绍,百岁老人多,这与社会保障好有着密切的联系,澄迈已建立起社会救助、医保、社保和城乡低保制度四大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城乡低保范围和提高保障标准。

    2010年时,澄迈县长寿研究会评选出了十大长寿村、十大长寿家庭和十大长寿明星。大家发现,十个长寿村里,8个是革命老村,长寿家庭都是和睦之家,长寿明星都是勤劳平和的老人。澄迈县长寿研究会会长王川信总结:“革命老村,说明村民们团结,有坚强的意志力,此外,家庭气氛以及个人内心的宁静,都说明精神力量对人能否长寿作用巨大。”

    长寿乡里谈危机

    在去年召开的首届人口老龄化长寿化国际研讨会上,中、美、韩、日等国专家学者认为,工业化、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张,加剧了空气、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大城市拥挤的居住环境、就业竞争的压力、贫富差距等,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多种慢性疾病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疾病谱明显改变。所有这一切,均对人类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对老年人的伤害更严重。

    9月5日-7日于海南澄迈召开的第二届人口老龄化长寿化国际研讨会上,专家认为,解决健康长寿问题,不仅涉及人口社会学、医药科学,而且还包括心理学、经济学以及历史、艺术、宗教、哲学和地理环境多学科等。中国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评价一个特定区域健康长寿标准,并将区域长寿标准广泛用于社会实践。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何界生认为,应建立起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和健康文化相结合保障制度,构建起医护养一体化服务的老年保健体系,提升养老保险、健康管理和健康文化的服务技术、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可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探索区域人口健康长寿的路径,提供新鲜经验。(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