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不忍睹!"双十二"爆款羽绒服大多不合格
2015年01月05日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2014年12月30日消息,在“双12”电商特卖日,从天猫、淘宝上选取30件销售排名靠前的爆款羽绒服抽检发现,只有11件合格,惨不忍睹。其中有15件竟然是粉碎毛填充的,根本不能称作“羽绒服”。
12月初,中羽协曾公布了“双11”在天猫、淘宝上抽检38件热销羽绒服的结果,76.3%的不合格率引发较高关注。“双12”特卖日,中羽协再次抽检,在天猫、淘宝上购买了销量高、人气旺、综合排名前100的“爆款”羽绒服30件,委托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羽毛绒检测实验室,对其成分分析、蓬松度、清洁度、耗氧量等主要指标检测。结果发现30件样品只有11件合格,而不合格的样品中,有15件为粉碎毛填充,属于严重伪劣产品。协会办公室主任许杰说,按照标准,含绒量在50%以上的才能称为“羽绒服”。实测数据显示,15件衣服含绒量实测值只有0.2%-6.4%。
同时,中羽协还对“双11”抽检曝光的不合格羽绒服进行了追踪,发现29件不合格产品中已有26件下架,仍有3件由粉碎毛填充的服装在架销售,分别为“韩依公社”货号015028产品、“威廉布朗”货号FT5188150#产品、“格装”货号GZ1404Y128产品。
从两次抽检情况看,线上羽绒服产品存在6大乱象:一是虚假、夸张宣传,很多羽绒服的宣传页面声称所填充的羽绒为“顶级”、“4A级”、“最蓬松”等,而实际所填充的不过是普通羽绒,甚至是粉碎羽毛;二是偷换概念,“羽绒棉”、“羽绒丝棉”并非真正的羽绒服,填充料多以化纤棉为主,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三是知识错误,为吸引眼球,商家在宣传时都写着“100%鸭绒”或“100%羽绒”,实际上目前国家标准中最高标准也就是95%的含绒量;四是标志不全、模糊,大量产品吊牌标注不全,或者用区间来标注含绒量,更有部分产品没有任何标志;五是假冒盗版严重,不少羽绒服宣称自己是某知名品牌代购、外贸尾单或经销代理,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六是一些店铺在网页上宣传的品牌和款号与实际到货的产品信息不符。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理事长姚小蔓指出,价格低廉的鸡毛服、粉碎毛羽绒服等保暖性能差,处理不干净,异味大,会闻到鸭子的腥臭味。
姚小蔓提醒称,消费者购买羽绒服还可看挂有“羽绒制品信誉保证标志”的产品,如佩标产品确属质量问题,并经检测属实,中羽协会提供全额赔偿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