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的猫腻
2014年08月25日
日前,香港艺人房祖名、台湾艺人柯震东吸毒案成为社会一大热闻。毒品危害巨大,大家都知道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可是,毒贩子、瘾君子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却使尽了花招、用尽了手段,千方百计地拉人下水、诱人吸毒,如果对此没有警惕,就可能落入陷阱。
最近,江苏扬州警方公布一起在KTV里发生的蹊跷案件。案发当日,警方接到一家KTV报警,称一个包厢里的两名女子突然晕倒,不省人事。警方赶到现场时,出事的两名女子已经被送往医院抢救。
民警了解到,晕倒的两名女子是这家KTV的女服务员,事发当时,正与三名男子及另一名女服务员在包厢内喝酒。而当时在现场的女服务员说,事发前她与两名晕倒的女子是一起进的包厢,只喝了几杯意外就发生了。
同样是喝了几杯酒,三名女服务员中有两人晕倒不省人事,另一名则安然无恙,这是怎么回事呢?面对这种状况,三名男子也坚称毫不知情。
此时,在医院接受抢救的两名女服务员苏醒了,可她们的表现却非常怪异。一人说不清楚东西,在病房里又喊又跳的。另外一个稍微好点,能说话,但是说的都是比较夸张的东西。
女服务员的描述立刻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这种状况在吸毒者身上很常见,会不会是吸毒?一名受害者回忆起了一个重要细节。原来,她和同事中途曾离开过包厢,回来时,两名男顾客就拿起杯子劝酒。受害人说:“(酒喝掉后)我就感觉头忽然晕天转地,好像不行了,我就打电话给我姐,让她过来,打完电话我就感觉死了一样。”
喝过指定的杯中酒后就昏迷,这个杯中酒一定有猫腻。民警立即对两名受害人的尿液进行了取样检验,得出来的结果是氯胺胴阳性反应。
氯胺酮是一种精神类麻醉药品,是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两名受害人突然昏迷,正是由于她们的酒中被掺入了K粉。面对检验结果,三名男子终于承认,他们趁受害人中途离开包间时,将K粉倒入了她们的杯子。幸亏她们被及时送往医院洗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下药的李某、吴某、张某三人因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被法院依法判刑。
K粉属于有别于海洛因、大麻等传统毒品的一种新型合成毒品。近年以来,像K粉、冰毒等这种新型合成毒品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泛滥,并且被刻意伪装,具有强迷惑性,让人难以防范。今年4月,广西警方查获两千多克合成类新型毒品——奶茶,这种毒品呈粉末状,即冲即饮,口感与奶茶相似,并且用奶茶包装掩饰,极难分辨真相。
除了伪装成奶茶,还有的新型毒品被伪装速溶咖啡、跳跳糖等,包装与正常的商品无异,很容易让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服误用。一些不法分子在引诱人吸食时还会称这种毒品仅仅是让人兴奋,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但事实上,这种新型毒品的危害并不亚于海洛因、大麻等传统毒品。
据警方介绍,吸毒者因吸食新型毒品过量诱发疾病死亡、致残、自杀和重特大恶性杀人案件频频发生。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一所中学一名不到15岁的学生在大量吸食合成毒品K粉之后浑身抽搐、昏迷不醒,经抢救无效死亡;天津21岁青年李国亮在与同伴吸食冰毒后,精神高度亢奋、行为异常、无端与同伴发生口角后,持刀连捅同伴数十刀,致同伴当场死亡,随后自己在幻觉中割颈自杀;2009年4月4日深夜,在湖南武冈市一家小宾馆内,6名青年男子因群体吸食冰毒过量,产生幻觉,相继坠楼,造成4人死亡、两人受伤。
新的毒品类型和新的犯罪手段不断出现,涉毒违法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只要洁身自好,健康生活,远离高危环境,警惕陷阱和圈套,处处设下防毒反毒的天罗地网,毒贩子、瘾君子就无机可乘、无路可逃。(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