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油条会致铝中毒伤脑,是真的吗?
2013年11月01日
近日,青岛市抽检了105个批次熟制面食品。结果发现,本次熟制面食品合格率为91.43%,9个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是油条,不合格项目全部为铝含量超标,其中一个摊点采样油条超标高达785%!
随后,“油条100%不合格,铝超标都是3-8倍”的说法迅速在网络蔓延。有网友说:“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如果长期食用,会损害人的脑细胞,导致记忆减退,智力下降,严重者可能痴呆。”也有网友认为,“日常生活中食用油条数量有限,即使天天吃也没什么大不了。”
那么,吃油条会致铝中毒伤脑,是真的吗?
市场摊贩:炸油条多用添加剂
连续三个早上,记者在山东济南市北部几个摊点进行走访。
“油条铝超标可能是加的泡打粉里有明矾吧,我用的是无铝泡打粉,这个要比原来的每斤贵一两块钱”,在全福小区附近炸油条的张老师说,自己做的是“放心油条”,所以生意特别火。他说,基本上所有炸油条的摊子都会添加泡打粉,炸出来的油条才会膨松柔软。
“你上那个卖添加剂的地方看看,什么东西都有。你现在干饮食行业都得靠这个,国家如果不允许还能让卖?”七里堡小区的一位摊贩显得不以为然。
油条内加明矾或泡打粉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市民陈阿姨告诉记者,做油条明矾用多了有害健康,60年代的时候大家就知道,当时济南市还专门下过通知,禁止使用。
食安办:添加剂可使用替代品
青岛市食安办应急管理处处长匡雷对媒体介绍,油条铝残留超标主要是由于使用泡打粉和明矾引起的。传统的油条制作工艺要求加入明矾类膨松剂使油条酥脆可口,而这类膨松剂本身含一定的铝,还有小商贩对膨松剂的使用量不加控制,造成铝残留量超标严重。
匡雷表示,传统的泡打粉大都含有明矾,其主要成分是铝,这是造成超标的主要原因。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替代产品,如无铝泡打粉等,都是制作油条良好的添加剂,目前全国已有很多地区开始推广使用。
专家:不会中毒但建议少吃
中国营养联盟副秘书长、国家高级营养师培训师王旭峰通过媒体提醒,对于这种“泡打粉”膨松剂,如果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适量使用无害,但如果添加量过大,就会造成铝元素超标。因此,消费者应尽量选择自然发酵的面食。
齐鲁石化医院医师聂云梅认为,根据国家标准,面食中的铝含量最高限量是100毫克/千克。一般成人每日吃一两根油条,摄入的铝含量不至于超过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限量,因此消费者不必恐慌。不过,根据已有研究发现,过量摄入铝会对人体尤其是儿童的脑部发育有不良影响。建议儿童应该尽量少吃或最好不吃油条等油炸类食品。此外,油条属于高脂肪、高油脂食物,对身体益少弊多,成人也应注意少吃。(来源:央视网《是真是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