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手机上网辐射增加五六万倍?

2013年10月25日

    近日,“@央视财经”微博发布了一条名为“手机上网对人体危害大!危害可比塑化剂”的微博,引来“低头族”疯转。不过此后就有专业人士出来叫板,同时“@凤凰周刊”承认“手机上网危害是流言”,两家媒体大V的观点“针锋相对”,网友们也搞不清楚到底该相信谁。

  记者用专业设备对手机产生的辐射进行监测,发现手机上网时的辐射,确实比不上网时强,但只是高出一点点,并没有五六万倍这么夸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边充电边打电话时,手机辐射要比平时增加四倍多。

  “@央视财经”微博原文:【手机上网对人体危害大!危害可比塑化剂】手机上网会产生比平时多五六万倍的电磁波。据世卫组织调查,长期暴露在电磁波下,约3%~5%的人会患上电磁波敏感症,导致疲劳、头晕、失眠等症状。专家提醒:电磁波与塑化剂都属于2B级可能致癌物,应尽量远离。你中枪了吗?伤不起的低头族。

  另一家媒体大V“@凤凰周刊”很快转发了这条微博,并对上午也转发了这条不靠谱的信息表示道歉,“上午官博发布了不实的消息,向大家道歉哦!手机上网危害是流言”。

  实验过程:

  模拟大家最喜欢的几种手机操作,如手机浏览网页、手机发送微信、手机通话等,将进行不同操作的手机,放在仪器的前方,观察仪器监测出的辐射数据。

  同时,记者对充电中的手机,以及边充电边通话中的手机,也进行辐射监测。

  实验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手机在关机状态时,辐射最低。手机在开关机操作时,辐射量略有增加。

  手机进行发微信、浏览网页操作时,辐射量分别比不进行任何操作的状态下,增加了66.6%和133.3%。在手机通话时,辐射量增加了216.7%。

  而在手机进行充电时,辐射明显增加,比不进行任何操作时,增加了4倍多。

  一边对手机进行充电,一边拨打电话时的辐射,比单纯充电时要更高一些。

  在所有操作中,充电时打电话,辐射最强。

  充电打手机辐射超标?

  远低于限值,并不算高

  实验中,手机辐射最大达到0.68V/m,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南京市环保局辐射中心主任庄振明表示,这个数值实际上并不算高。

  庄振明拿来一个台灯,打开后进行监测,仪器上的数值瞬间飙到了140V/m。他指着表格上另外一个限值表示,“我国手机的频率在900~1800MHz之间,所以,对应的限值应该是12V/m。与这个数值相比,监测到的0.68V/m就差得远了。”

  庄振明解释,这个限值是一个管理限值,“在这个限值以下,认为是没有关系的,不需要进行管理。”但他也明确表示,管理限值并非健康限值,并不能说,在这个数值以下,就对人体没有影响。“这也有个人差异”。

  辐射增五六万倍?

  超“通信基站”,不可能

  央视新闻的报道中指出,“中国台湾检测机构的监测数据中,手机上网时的辐射竟然达到了手机正常使用时的五六万倍。”这个可能吗?

  庄振明认为,五六万倍明显是不可能的。

  但他也表示,因为不知道台湾手机的频率情况,还有他们使用的监测仪器、监测方法,所以不好下断言,而且手机的辐射情况还因为手机品牌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对于五六万倍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庄振明解释说,一个通信基站的强度,也就200~300V/m,如果真的达到五六万倍,岂不是比基站辐射还强,这应该不可能。

  电磁波是致癌物?

  二类B级致癌可能较低

  让不少“低头族”吓一跳的,还有电磁波被世卫组织认定为2B级可能致癌物。

  资料显示,二类B级可能致癌物是指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低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的证据有限,同样被认定为2B级可能致癌物的,还有四氯化碳、汽油引擎废气等。

  专家认为,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电磁波能致癌。但有研究显示,一些长期暴露在电磁波环境中的人,会出现一种生理失调疾病,症状包含头痛、脸肿胀、眼睛灼热、心律不整等,部分个案甚至出现中风、记忆力减退、浅眠等症状,重者还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致癌的几率。(据《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