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佛教的发展

2011年10月18日

    西汉末年佛陀口述的佛经就已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只是口传,文字的书籍并没有传过来。佛教传入中国后,借助于汉文化、汉字、纸张以及印刷术等的成就,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逐步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份宝贵的遗产。

    佛教僧团是佛教文化的传播者。在佛教弘扬的过程中,每个时期都涌现了一些大德高僧,像玄奘法师,他把印度的佛教文明带回了中国;像鉴真和尚,他六次东渡,把中国的佛教传到了日本,对日本佛教和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中,这些高德大僧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他们是那个时代了不起的宗教领袖和思想领袖,同时也积极促进了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我想应该是它自身教理、教义的究竟以及它修行的完满;它慈悲济世,友爱仁善,和平平等,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等主张的缘故。另外以佛、法、僧三宝为核心的佛教团体,是佛教能够成为世界性宗教的根本。

    佛,指释迦牟尼佛,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在他19岁时,因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各种苦恼,故而放弃了继承皇位,舍弃了皇太子的生活,出家修道;30岁时,他在伽耶荜波罗树(后被称作菩提树。菩提即觉悟,为梵语的音译)下经过静思冥想,终于悟出了人生真谛,达到了觉悟。故被人们尊称为释迦牟尼,释迦为种族名,牟尼是尊称,相当于“圣人”,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之后他便在恒河流域讲经布道,倡导平等、智慧,慈悲,收徒传教,并组成了传教的僧团,奠定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他是佛教的创始人。

    佛陀(佛的别称)在人间度化众生49年,在当时整个印度,从皇室到百姓,佛陀都有着很高的威望,在印度周边、恒河两岸的许多国家的国王以及不同肤色的百姓,也都对佛陀行弟子礼,他们一致拥戴佛陀为他们的精神导师和圣人。

    其次是佛法,也即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和教义所表达的佛教真理。它把宇宙人生的本原,讲得非常明晰、透彻,它在教法上是非常圆满的。

    佛教的僧团基于佛教的教义和戒律,始终给时代和社会带来了稳定与祥和,它对于社会道德的提升,人们心灵的净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位比丘(男僧)经常在一条街上挨门乞食。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位穿珠师的家,这个穿珠师正在给国王穿引宝珠,他没抬头就知道是乞食的比丘来了,因为比丘所穿袈裟的颜色已经透过宝珠映了出来,呈现出一种非常美丽的赤红色,他便起身进屋取食。这时院子里的一只鹅瞥见了赤红色的宝珠,还以为是个大肉团呢,便迫不及待地一口把它吞下了肚。等穿珠师回来把食物交给了比丘重又坐下来工作时,发现宝珠不见了,顿觉五雷轰顶,他一把抓住比丘,逼他交出宝珠。比丘想如果把事情说出来,那鹅必被破腹取珠,而杀生乃是佛法大戒,于是就决定舍己为鹅,保全鹅命。决心下定,任凭穿珠师怎样棍棒相加,他始终都是守口如瓶:“我没拿你的宝珠。”穿珠师气急败坏地咆哮道:“真是个舍命不舍财的家伙”,比丘平静地回答说:“我不为守财,只为守戒,只为让世人赞美佛法。”几番“严刑拷打”后,比丘还是“不招”,穿珠师气急败坏地说:“你一个出家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贪心啊。”然后他越打越生气,直打得那比丘遍体鳞伤,血流满地,那只鹅一见地上有血,便摇着尾巴过来吸血喝,恼羞成怒的穿珠师挥手就是一棒,那鹅顿时七窍生烟,一命呜呼了。气息奄奄的比丘看见鹅被打死了,顿时泪流满面:“我本想以佛法慈悲之心,舍命救鹅,可竟事与愿违……”于是他向穿珠师道出了实情……正是僧团的护法、弘法精神,才使佛法得以在世间发扬光大。

    中国的出家人都以“释”为姓。因为在古印度,种姓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不同的种姓代表了古印度不同的社会阶层,这种种性观念根深蒂固。一个人出生于哪个种姓,他就永远属于哪个阶层,不得更改,而不属于任何种姓的人就被视为贱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并且不同种姓之间不允许通婚,因此,贵族就永远是贵族,而贱民则世世代代是贱民。这是非常不平等的。佛经中说:“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沙门,皆称释种。”释,是释迦牟尼佛的种姓,它是高贵的种姓。《释迦方志辨》中说:“释种者,即刹利帝王种,释姓最贵。”由于佛倡导众生平等,因此所有的出家人,不管你是奴隶还是贱民,佛陀都允许它姓“释”,统一“释”姓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它体现了佛法的慈悲、平等和伟大。

    佛教的宗旨是要普度众生。慈,是指予人于乐,给人带来欢喜;悲,是指要解除人心中的烦恼,解人之苦,佛教始终是在这两个层面上讲慈悲。如果只是予人爱,还不够,还不彻底,它同时还关注人的痛苦。慈悲涵盖了一切让人感动的爱,这是佛教所特有的人文情怀。(一诚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