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苦从何来? 
    佛陀在菩提树下冥思静想,为的是要悟出人生真谛,最后佛陀终于觉悟并总结出人生的四个真谛——四圣谛:苦谛:人生是苦,是佛教对人生的基本认识;集谛:贪欲是人痛苦的根源,是佛教对人生痛苦根源的分析;灭谛:人要摆脱痛苦,必须放下贪欲,佛告诉人们如何才能摆脱痛苦;道谛:告诉人们如何摆脱痛苦以及获得解脱的方法和途径。佛教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有生、老、病、死、苦;有贪、瞋、痴苦;有爱别离、怨憎恨、求不得苦等等,人因贪而生苦,却不知人生苦的根源恰恰就起于对事物本性的根本无知。佛教认为宇宙是虚幻的,暂时的,空性的,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一块价值连城的玉,一旦失手掉在地上,顷刻之间就分文不值了,你若执著于它原来的价值,不能认识到它本来的空性,你就会伤心、痛苦。人们应该在使用它时爱惜它,珍惜它,而一旦失去了也不要执著与烦恼。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们积极地去面对它。苦并不能代表佛教,苦、集、灭、道四谛才是佛教,佛教告诉众生人生之苦的目的,是要人摆脱生、老、病、死之苦,让人超越生命,坦然面对生死。 
    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真的会 有报吗?怎么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实际上来源于佛教所讲的因缘果报和生死轮回说。因缘果报和生死轮回是佛教根本教义之一,佛教讲如是因,如是果,讲因缘果报,你种了什么样的因,就必然得什么样的果。你种下善的因,就会有善的果报;你种下恶的因,就会有恶的果报。比如说贪污,在金钱面前不能把握自己,不能约束自己,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么贪污是因,它的果报就是贫穷。佛教讲的贫穷是指身心的贫穷。按佛教讲,从他拿到这笔钱的那一刻开始,当下他就有了果报,他从此开始坐立不安,心怀忐忑,惶惶不可终日,同时他的内心也产生了极强的负罪感,贫穷感,因为他内心里并不能够很坦然地认为自己真的富有了、富足了,实际上他的贫穷感更加剧了,他总觉得是欠了别人很多,而且他也并不能大张旗鼓地去花、去用这些钱,这种提心吊胆本身就是一种果报。有了贪污的因,再通过各种缘,就有可能导致东窗事发,然后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又是一个果报。秦始皇时期搞焚书坑儒,把那些不利于他统治的思想、书籍全部毁灭了,这个因所造成的文化匮乏以及社会倒退的果报,这在他做的当时是感觉不到的。包括现在对于自然资源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导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这都是一种果报。这就说明当时看不到,并不意味着以后没有果报,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人们说佛教是出世的宗教,因为“它教人如何逃避痛苦,是消极的人生态 度”。长老怎么看? 
    佛教讲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佛教虽是出世的宗教,但它所关注的却是入世的事情,比如它讲衣食住行都是实践;讲人要面对世间的各种因缘等等。佛教谈人生,首先是很客观的,不能说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正反面它都说了,比较全面。比如四圣谛,它很真实地告诉人们“人生是苦”,人有各种苦,要客观地面对衰老和死亡,面对漂泊沉浮之苦;它真实地告诉人们人生是不圆满的,不可能事事如意,天天快乐,总会有烦恼。然后它分析苦的原因,反思这个原因,最后它指出了找到和解决这些苦的具体方法。
    人之所以苦的原因是因为人的无明,因为无明所以不觉悟,才生贪、瞋、痴,如果你对无明有一个觉悟,就不会如此。佛的目的就是要人放下执著,体会般若(觉悟)的境界。大家对执著的含义理解有不同。佛教所说的执著是说你陷入了烦恼而不能自拔的执著,有的人遇到了困难,他就想佛教说不要执著,那我就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于是就放弃不做了,他认为这是符合佛教的不执著,其实这是错误的,完全的南辕北辙。佛教所说的是你不要对所产生的烦恼执著,而不是要你放弃做事的执著。它是要你放下负面的情绪,放下内心的压力和失落,这些压力和失落恰恰来自你内心的不坚定、不明朗。同样的一件事情,让一个信念坚定,内心从容的人去做,他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和失落,反而乐此不疲,你说对不对。佛教告诉你该止即止,该行则积极地去行,告诉你要放下你内心的失望和悲伤,积极地去做你要做的事,而不是什么都不作,它始终教导人们用一种积极的、明朗的、从容的心态去对待事物。
    所谓出世的说法是对佛教没有深入的了解,佛教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根本。佛法是心法,不作恶,行善,始终要人们放下的是内心的消极的执著,以完成人生的升华。 
    如何能达到涅槃的境界?除了佛以外有人摆脱生死轮回吗? 
    佛教讲生死轮回,是说死不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结,它只是这一段(今生)生命过程的结束,下一个(来生)过程随之即起。今生如何,取决于前生所做的业,而今生的业又决定了来生;如此今生的业,报在来生;来生的业又报在再一个来生……循环往复,生死轮回。如果你在今生做得很圆满,做得如如法法,当你面对死的时候,就好像如影随形,有什么样的今生,就会影射出什么样的来世。今生做了好事,下一生就可以进入三善道(天、人、阿修罗);如果罪孽深重,就会沦入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牲)。这辈子能为人,相对来说上辈子对自己的行为还是比较检点的。经书中说,如果为人处世行为不检点,下一生,好一点的就做畜牲,当牛做马;再差的,就成为孤魂野鬼,四处飘荡;最差的就是下地狱了。按经书所说,只有人道才是主宰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最佳阶段。沦为三恶道是不容易再轮生为人,况且有的还不知道努力,就更困难了。佛经讲人道是最应该努力的了,众生在人道里才能完成觉悟。(据《华章》  作者:一诚法师 )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