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茶禅一味的渊源

2014年10月29日

    茶道与禅宗,殊途同归,而又相辅相成,故有“茶禅一味”的说法。据专家考证,“茶禅一味”的渊源,出自湖南常德市石门县的夹山寺。

    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因“两山对峙,一道中通”而得名,座落于常德市石门县城东南12公里处。石门夹山地处江南腹心地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极适宜茶的生长。夹山特产牛抵茶,为夹山茶禅文化的促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唐咸通11年(公元870年)朝廷派高僧善会和尚来此开山建寺。其后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等三个朝代的皇帝曾先后下旨修葺,故有“三朝御修夹山寺”之盛名。讲起夹山寺与茶禅文化,不能不提及善会禅师和圆悟克勤禅师。
  
  据史料记载,善会(公元805年—881年),人称“夹山和尚”,俗姓廖,广东人。善会于唐咸通11年,受朝廷之派,“定居夹山,聚二百众,自成一个农禅基地”,“有眼不窥天子乐,目前且取老僧歌”。他居夹山十余年,首倡茶禅境味之说。

  《祖堂集》卷七载:夹山和尚自号“佛日”,人问:“日在什么处?”对曰:“日在夹山顶上。”……问:“如何是夹山境地?”对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这便是千古流传的“夹山境”名偈。其指的“夹山境”不单是指夹山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夹山的禅境、茶境、茶禅机缘之境。

  善会大师的“夹山境”,表述了夹山茶禅境界,为“茶禅一味”奠定了基础。而明确提出“茶禅一味”,并从理念上发扬光大的,则是两宋时期的圆悟克勤。

  圆悟克勤(公元1063年—1135年)乃宋代高僧,四川彭县人,俗姓骆。克勤于成都从圆明禅师学习经论,后至五祖处修行,蒙五祖印证,嗣其法,成为一代宗师。宋高宗曾召其入对,很赞赏他的修为,赐号“圆悟”,故世称“圆悟克勤”。

  宋徽宗政和年间,圆悟克勤在荆州弘扬佛法,受澧州刺史之邀,入住夹山灵泉禅院。在此期间,他应参学门人之请,评唱五代重显禅师雪窦的《颂古百则》,门人记录汇编成《碧岩录》十卷,书名即出自“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之“夹山境地”。他潜心研习禅与茶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奥妙,终有所悟,挥笔写下了“茶禅一味”四个字。

  《碧岩录》问世后,禅林对此书评介甚高,被誉为“禅门第一书”!

  后圆悟克勤奉诏迁金陵、镇江等地,于东南沿海名刹,传碧岩宗法,授碧岩茶道,帝赐法号,声名大振,使石门夹山的茶风禅光,得以熏沐吴、越、闽大地,远及朝鲜、日本等国,大大促进了茶禅文化的发展。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对夹山寺院的修复建设和夹山茶禅文化的挖掘弘扬极为关切,曾先后为夹山大雄宝殿、天王殿、灵泉禅院题词,并赠“茶禅一味”墨宝一帧,以示对夹山茶禅文化之源的推崇。

  中国佛学界泰斗、中国茶禅学会理事长吴立民先生,为夹山题词:“茶禅一味夹山寺,茶道源头《碧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