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弘忍大师悟道因缘
2013年09月03日
弘忍大师(601年-675年),俗姓周,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人。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后迁居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祖堂集》卷二称他“幼而聪敏,事不再问”。
弘忍七岁那年,有一天,母亲周氏带着他乞讨,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出家人。这位出家人就是四祖道信禅师。四祖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这个孩子,发现这孩子骨相奇特,感叹道:“这不是个平常的孩子。细看,三十二大丈夫相中,只缺七种,虽然他的相貌不及佛圆满,但是如果他出家修道,二十年后,他必定会大作佛事,能够继承佛法慧命,堪当众生的依处。”
四祖于是命侍者来到孩子的母亲身边,请求她答应让这个孩子出家。孩子的母亲痛快地答应了四祖的请求,把孩子舍给四祖作弟子。这样,弘忍就被带到了道信主持的双峰山(又名破头山)道场。四祖遂给他起了法号“弘忍”。
弘忍禅师出家后,便住在双峰山,奉事四祖。年十三,弘忍正式披剃为沙弥。他生性勤勉,白天劳动,晚间习禅。弘忍禅师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宽忍柔和。同学经常欺负他,他也不争辩,泰然处之。《楞伽师资记》中讲,他“ 住度弘愍,怀抱贞纯。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调心唯务浑仪,师独明其观照。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三业(身口意)咸为佛事。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意思是说他心量宽宏,慈悲仁愍,纯洁无暇,不谈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无时无处不处在觉照当中,而且经常干苦活重活儿,甘为大众服务。《传法宝记》说他“昼则混迹驱使,夜则坐摄至晓,未尝懈倦,精至累年”,白天混迹于大众中,干各种杂活儿,晚上则摄心打坐,通宵达旦,精进修行,经年累月,不曾懈怠。
弘忍禅师的人品、精进和悟性,使他渐渐地成为同道们的学习楷模。道信禅师尚在人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亲近弘忍禅师,所谓“四方请益”,“月逾千计”。这一点令四祖非常高兴。于是,四祖经常给他开示顿悟之旨,不断地随机钳锤,使他的道行很快地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终于有一天,因缘成熟了,四祖把他的法衣传付了弘忍禅师。弘忍禅师也就成了中土禅宗的五祖。付法的时候,四祖说了一首偈语:“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同时,还把自己的弟子全都托付给弘忍禅师。
道信死后,弘忍继任双峰山法席,领众修行。其后,参学的人日见增多,他于双峰山东冯茂山另建道场,取名东山寺,安单接众。由是其禅法,被称为东山法门。手下有十位得意的弟子,包括神秀、慧能、智诜、老安、法如等,其中,又以慧能最为出色。据《楞伽师资记》记载,弘忍禅师入寂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二月,春秋七十四。入灭前,他将祖衣传付给六祖慧能大师。(来源: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