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武汉公交车司机王静:点滴成就非凡

2012年06月10日

    普通的岗位--公交车驾驶员,单调的工作--每天周而复始把乘客从公交站点迎送到四面八方。这样的生活在旁人看来简单而枯燥,但王静却快乐地坚守了20多年。

  王静的人生看似很平凡,但就在这平凡中却透露着诸多不平凡。从初出茅庐的乘务员,到庖丁解牛的节油王,在20余年的工作中,她创造了安全行驶58万公里、 节油4万余升、发动机40万公里无大修的骄人纪录。从一名公交司机到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在变,但是王静选择奉献的心却始终不曾改变。

  我们曾否深思过,有生之年能为国家、为人类做出多少贡献才算无悔的人生?其实并不需要太多丰功伟绩,点滴积累也能成就卓越贡献。怎样把平凡变成不平凡,怎样创造奇迹,王静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零也可以变成无限。

  我行车  我快乐

  1986年,17岁的王静听说公汽要招工,她凌晨4点钟就搬着个小板凳去排队。有同学劝她:当公交人有什么好,起早贪黑,整天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时免不了还要受冤枉气。可她却认为,不管干什么事情都得吃苦,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练,才能茁壮成长。就这样,王静成为一名乘务员。

  1988年,由于王静工作出色,组织上推荐她上驾校。经过驾校8个月的培训学习,她加入到公交车运行的行列。

    但事情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当她真正驾车穿行在大街小巷时,车子却经常跟她闹别扭。面对乘客的牢骚和指责,她总是默默地低着头,不敢吱声,只想哭。

  回到家里,王静问自己:“当公交人,难道真的像当初同学们说的那样受气挨骂吗?我为什么不能像优秀驾驶员那样,开好车,不抛锚呢?”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向先进标兵学习,以过硬的本领开好车,让领导放心,让乘客满意。

  那以后,逛书店,找资料,学习修车技术几乎占满了她的业余时间。为了全面掌握驾驶技术,她买来了汽车构造与维护等专业书籍。为了及时发现问题,王静上班时,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行驶途中及时记录故障现象,下班后再去请教师傅们。

  王静有一句被同事们称为“经典”的比喻--不要把车单纯地当成生产工具,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了解它、呵护它。为了使车辆运作保持在最佳状态,车辆的每次保养,每一个机件的维护等王静都要随车同行,每天对车辆制动系统等十个部位必检,每周对传动部位等进行例检,每半月对车辆油电路进行清洗,每月调一次气门、火花塞的间隙。

  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王静成为一名出色的公交驾驶员,曾在武汉市第十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大客车驾驶员比赛中,从几万名驾驶员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且是前十名中唯一的一位女驾驶员。

  干一行爱一行,在王静眼里,开车是她非常喜欢做的事,“只要有什么烦心事,坐到驾驶室就全忘记了。”车是她最大的财富,开好车是她最大的欣慰。每当手握方向盘的一刹那,王静的心中就有一种特别的愉悦感。

    为节油  不怕苦

  和所有的驾驶员们一样,王静刚接车时,能将故障车开回场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什么节油。看着每月油指标的不断攀升,王静想,一台车每月的油钱就是6000元之多,成本实在太高了。尽管每月她的营收任务在线路名列前茅,但扣除油成本支出,所剩的并不十分理想。要是能把油指标控制到最低,让车子节油,低成本高收入不是两全齐美的事吗?节油同样是创收,一样能增效。有了这样的节油意识,她就主动向技工师傅请教一些有关节油的方法。技工师傅见她有心节油,便在她的车上搞小改革,将化油器喉管处装一个螺旋片,并要求她经常保持良好车况,保持滑行距离,定期调试各部间隙。经过一个月的实验,王静的车终于节油了。 

  那时王静还在19路,车辆油指标还不是最低,她反复琢磨,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节油方法,能够将油耗控制到最低状态,以节约更多的成本。一次,她发现原19路司机、市劳模王引娣师傅的车子在线路上最节油,就主动拜师学技,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到王师傅车上学习取经。当时,19路还是铰接式大客车,方向盘很重,遇到车辆转急弯还得站起身来打方向,真是很吃力。

  虽然每天下班后很累,但王静每天下班后,不是先回家,而是学着王师傅的方法搞节油,把化油器的主量孔用一个铜丝穿起来,控制化油器出油量,这样虽然节油了,然而车子跑起来却很费劲。但是她觉得,自己多费点劲不要紧,多流点汗也不要紧,绝不能让车子多烧一滴油。

  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宝贵的汽油,20多年来,她节省下来的汽油,可以使一辆小轿车围绕地球跑10圈。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从一个简单的节油想法,到一点点地实践、学习、钻研,王静乐此不疲。她从学修车做起,逐步摸索出了“节油三招”,并把这些技巧做成小卡片发给大家,让更多的人学会节油。小小的卡片,传达的不仅是经验,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坚持不懈的节油精神。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