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韬:青春海下5000米
2012年05月06日
2012年5月4日,是青年们的节日,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潜航员付文韬作为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出席了大会,聆听完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讲话,这位年轻的80后心潮澎湃。
付文韬是我国首批自行培养的潜航员,不满28岁就成为了“蛟龙号”主驾驶之一,多次全过程参加了不同米级深潜试验,累计下潜16次,其中9次担任主驾驶,总下潜深度达到了23078米、最大深度5184米,打破和创造了水下主驾驶时间、海底地形测绘试验、深海生物样品采集等多项记录。
近日,中国青年网记者零距离接触了这位深海“蛟龙”,分享了他成长的经历和成功的喜悦。
从山村到大海
眼前的付文韬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很难将他与这些骄人的深海载人成绩联系在一起,而他目光中透露出来的那份成熟与稳重也让大家忘记了他还是个“80后”。
付文韬1982年出生在湖南岳阳一个普通农家,是家里第三个孩子。父亲为了让他和城里的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毅然带领全家走出大山,搬到了岳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付文韬白天学习,晚上就和姐姐默默地帮爸妈做家务。上高中后,虽然升学的压力很大,付文韬并没有成为一个书呆子。他喜欢篮球,爱好唱歌,在丰富的体育活动中释放着活力,磨炼着意志。除了文化课学习,付文韬还涉猎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高中毕业前,品学兼优的付文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1年9月,付文韬考入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05年7月,付文韬从大学毕业,进了一家台资企业,虽然从事着管理工作,但他总觉得在这个平台上很难有更大的提高。干了一段时间后,他就辞职专心开始准备考研。
付文韬成为一名潜航员是非常偶然的。一天,付文韬在学校的网站上看到了中国载人深潜计划招聘潜航员的通知。“当时潜航员招聘的初试条件并不高,基本要求就是身体条件良好、拥有大学本科学历,而且毕业于电子、船舶或机械专业。”付文韬说。觉得自己的条件符合招聘要求,付文韬随即报了名。
过了几天,正在图书馆上自习的付文韬突然接到了国家海洋局的电话。“当时接到这个电话,说实话我心里还有些犹豫。”付文韬坦白地回忆道。海洋局要求他马上去青岛参加为期一周的初试,可是精心准备了一年的考研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他实在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但是转念一想,自己不是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实现梦想的平台吗?潜航员也许是个好机会。于是付文韬怀着忐忑的心情到了青岛。回首那段往事,他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为中国的海洋科研事业服务,远比提升个人的学历更有意义。”
虽然潜航员的报考条件不高,但是测试过程的严格和残酷却丝毫不亚于航天员选拔。付文韬和其他14名潜航员候选人一起接受了一系列非常严苛的选拔测试,包括多达100余项体检,以及心理素质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最终,付文韬成为了当时中国仅有的2名潜航员学员之一。
其实在参加选拨的时候,付文韬的专业知识得分并不高,五个问题他只回答上了两个,但是他综合知识得分很高,在考试中体现出了非常好的整体素质。
2006年12月,付文韬成为一名预备潜航员。
从学员到舵手
从一名预备潜航员成长为一名试航员,到成为蛟龙号的主驾驶,直至能够独立完成任务需要4年的时间。4年里,付文韬经历了无数次对于体能和心理素质的考验。特别是面对神秘、黑暗的深海环境时,过硬的心理素质比良好的体能考验更重要。
“蛟龙号”的工作舱狭小、封闭,要在里面一次持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非常容易出现“幽闭症”。潜航员要执行很多深海任务,精准操控各种仪器,任何的不良生理反应都会影响任务的执行,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潜航员,必须要过心理耐力和承受力这一关。付文韬被关在一个狭小、漆黑的模拟空间里,要持续呆上12个小时。常人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里该如何度过这么长时间,但是对付文韬和他的同事来说却是家常便饭。“其实刚开始我也会胡思乱想,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但是想久了人其实会很累,甚至会出现幻听,这时候就会强迫自己,尽量让自己不要想太多,慢慢地也就平静下来了。”付文韬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潜航员,每一次下潜都是带着很多项深潜任务:采集海底的生物标本,记录海底影像,绘制海底地图等等。为了每一次的下潜活动,他们都要准备两三个月,甚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