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鼓励他成为“江南壶痴”
2004年,四海壶具博物馆在首届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中被评为“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之一。
许四海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紫砂陶艺家。上世纪80年代初,许四海从部队转业回上海,在公用事业学校任干部,业余时间就琢磨着做紫砂壶。但紫砂壶这个东西,做起来要有一套严谨的工艺流程与上百件特定工具,于是他就到宜兴去寻访名家、拜师学艺。
与明代供春做第一把壶相同的是,许四海的第一把壶也是用勺子一点点挖出来的,然后拿了这把歪路子“处女作”去请教大画家唐云。唐云是个爱壶人,在几十年的丹青生涯中收藏了许多紫砂壶,他看到许四海的“处女作”后哈哈大笑,说:“中国的科长有千千万万,但出色的紫砂艺人不多,你不要当科长了,就做紫砂壶吧。你做壶,我在壶上画画,不怕卖不掉。”
后来,许四海就正式拜唐云为师,师徒俩还真合作了一把,由许四海根据唐云设计思路做壶,唐云在生坯壶上题诗作画,这种壶被人誉为“云海壶”,是文化人与收藏家竞相收藏的宝物。今天,许四海自己只留了一把作为纪念。
“夫妻团圆”的华凤翔汉方壶
许四海做壶是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在收藏上起步也很早。上世纪70年代,许四海在广东空军部队服役,发现驻地附近有自发形成的古董市场,虽然“非法”,却有不少好东西。所以业余时间他就去寻宝,专找古陶瓷和紫砂壶。南国民众素来好饮,作为最利发茶的器具,紫砂壶受到茶客的珍爱。故而明清以降,由宜兴出品的紫砂佳器,有相当数量流到粤闽沿海一带,百十年后,许四海还能在那里看到不少品相很不错的紫砂壶。有一次,许四海看到一个地摊上摆着一把旧紫砂壶,壶面上刻着一老翁在树下悠闲地读书煮茶,从印章上判断像是清代雍正朝的遗物。摊主索价五百,这在当时近乎天价,那时候一个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就四五十元。许四海不愿放弃,但他掏破口袋也没有这么多钱,情急之下,摘下手表塞到摊主手里。但摊主还是觉得不够,许四海急了,扯开军装脱下妻子为他编织的新毛衣往地上一扔,拿起茶壶就走人。
许四海收藏的一把华凤翔珐琅彩汉方壶,其经过也极具传奇色彩。许四海在地摊上购得这把华凤翔汉方壶时,缺个盖,留下很大遗憾。几年后他家里来了个古董商,从纸板箱里翻出几把旧壶,老许一眼就发现其中一把汉方壶有点眼熟,通体施了珐琅彩,几何花纹中间有开光,画了山水风景,是典型的清代壶具。不过这把壶的壶身以蓝色为基调,而壶盖却是翠绿的底色。许四海就心里有底了,不动声色地将古董商带来的几把壶都买下。等人一走,他从古董柜里取出早年买来的汉方壶,再用这个绿色的盖子盖上去,嘿,正好!而且不仅花纹一样,笔法一样,釉面也一样,可以断定,是盖子和壶身在失散多年后终于“夫妻团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