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夏商时期,傩进一步发展,并与驱鬼逐疫的巫术活动联系更加紧密。比如夏“禓”,就是夏代祭祀各种非正常死亡的“强死鬼”的活动,而殷商时期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宄”,则表示人手持工具将鬼赶出大门。 
    傩产生于何地?一是中原说。民俗研究学者陈泳超、贵州史学会会长侯绍庄均认为,傩是产生于中原的一种典礼。二是南方说。南方说中又有湖南说、浙江说、江西说、贵州说、云南说。三是图腾说。一些学者以图腾说来阐明对于傩的族属和起源地的观点,包括猴图腾说、虎图腾说、鸟图腾说、熊图腾说等。 
    除图腾说外,还有原始狩猎说、农耕说、飞碟说、符号说。 

    淡出社会舞台 步入学术殿堂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中国傩在形式上已从周代单一的傩礼文化形态发展为包括宫廷傩、军傩、民间傩等诸多种类,在内容上也从最简单的驱逐祭祀仪式发展为包括傩祭、傩舞、傩戏、傩面具等多种表现方式,形成了一个庞大恢弘的傩文化丛系。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东北和西北地区,都存在过傩文化,虽然方式和形态有所不同,但都离不开驱除鬼疫和祈福请愿。曲六乙先生将中国傩文化划分为六大文化圈:北方萨满文化圈、中原傩文化圈、巴楚巫文化圈、百越巫文化圈、青藏苯佛文化圈和西域傩文化圈,形成了东起苏、皖、赣,中经两湖、两广,西至川、黔、滇、藏,北至陕、晋、冀、内蒙古、新疆及东北的中国大傩文化圈。
    在这些区域,傩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曾在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人生的每个重要环节无不受其影响。随着封建社会解体,曾盛极一时的宫廷傩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依附于民间宗教和民俗活动的民间傩在民间仍有一定基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间傩也正在急速走向衰败。原汁原味的傩堂戏、傩舞演出,傩面具的雕刻技术,均后继无人。而从上古时期延续而来的傩文化所蕴涵的丰富的民俗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宗教学价值等,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和国家文化部门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傩戏及傩舞先后受邀赴法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演出,并受到热烈欢迎。随着以傩戏、傩舞为代表的节日民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傩文化抢救和保护受到空前重视。
    其实,早在20世纪初,就有文化学者如王国维、岑家梧、胡朴安等从戏曲史、图腾艺术和民间风俗角度关注“傩”。20世纪50年代,傩舞与傩戏分别引起中国舞蹈界和戏曲界关注,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初期傩文化研究,但这限于艺术分类学上的考察和鉴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傩戏学、傩文化学才作为当代一门新兴学科被提出。
    1988年,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成立,标志着傩学研究有了合法的学术团体。此后,学会不仅成为傩文化抢救和保护的先导力量,还是联系全国傩文化研究学者的桥梁。
    多样性的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平衡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傩文化的抢救与保护不仅对研究我国悠久的文化发展之路有着宝贵价值,也是保持我国历史文化完整性的重要方面。无论是抢救保护之路还是研究之路,都将十分漫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