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二、景泰蓝的制作工艺  

  景泰蓝的生产工艺,是一门综合艺术,是美术设计、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与知识的融合。一个产品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是设计:  

  包括造型设计、纹样设计、彩图设计等。由于景泰蓝纹样的线条受到胎型、丝工工艺和釉料的限制,过稀过密都不行,所以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还要熟悉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了解各种原材料的性能,以便在创作构思时,充分考虑到制作工艺的特点,使产品具有整体与和谐的美感。  

  其次是制胎:  

  景泰蓝产品的造型美观与否,首先决定于“制胎”的工艺。制胎是将合格的紫铜片按图下料,裁剪成不同的扇面形或切成不同的圆形,并用铁锤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以瓶子为例,它由瓶嘴、瓶肚、瓶座三段锤接烧焊而成型。明清时有铸胎、剔胎、钻胎工艺,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现在部分初胎还利用机械进行车、压、滚、旋,实行机械制胎。工艺大师张同禄经过上万次的试验,恢复了失传了的铸胎景泰蓝,用铜浇铸型的方法制作胎型后再掐丝、烧釉。这种景泰蓝的特点是,胎型厚重,器型复杂,除了烧蓝纹锦的部分外,一般露出的金面较大。这种金面一般都是用鎏金方法镀金,作品更加光彩灿烂、金碧辉煌。  

  第三步是掐丝与焊丝:  

  掐丝的方法是用镊子将柔软、扁细具有韧性的紫铜丝,按图案设计稿,掐(掰)成各种纹样,蘸以白芨戎浆糊,粘在铜胎上即成。然后,再经过烧焊、点蓝和镀金等工序完成成品。掐丝工艺技艺巧妙,作者凭纯熟的技艺,掐出神韵生动的画面,绝非易事。解放后,掐丝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北京景泰蓝掐丝老艺人,各有特长,如李庆禄的“游虾”、石万才的“古代人物”、汪宝诚的“菊花”、陆玉岗的“博古”和“人物”等,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工艺美术家金世权,是一位既能设计又会掐丝制作的能工巧匠。  

  第四步是点蓝与烧焊:  

  掐好丝的胎体,经过烧焊、酸洗、平活、正丝后,便进入点蓝工序。方法是,用蓝枪(鎗)(金属小铲子)把碾细了的釉色填入丝工空隙处,再将点好蓝的制品,放在高温炉中,经过摄氏八百度的高温烧熔,釉料便可以熔化。一般景泰蓝需要烧制三次,磨光的工序也最少要烧二至三次。解放前,景泰蓝的点色呆板单调,解放后,运用渲染、罩染、烘染、剔染等技法,扩大了景泰蓝点蓝艺术的表现力。为了表现形态多变的云、水、雾,以及水中倒影等,点蓝艺人和掐丝艺人共同创造了无丝点晕法。即掐出高矮不同的丝工,点晕以不同的釉色,使这些釉色自然连接。经过烧结后,高丝露出而矮丝含在釉下,增强了铜胎和釉色的密着力,使作品的图案纹样更为丰富多彩。  

  第五步是磨光:  

  磨光,俗称“磨活”。这是整个景泰蓝生产工序中最苦最累的一道,分为刺活、磨光、上亮等程序。首先要用金刚砂石把产品表面高出花丝部分的釉料磨平,使花丝显露出来,然后用黄石磨去釉料上的火亮、黑丝,再用椴木炭蘸水横、竖再磨,直到产品发出均匀的亮光为止。现在一般采用电动磨活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但异形产平仍需要使用手工磨活。  

  第六步是镀金:  

  这是景泰蓝生产工艺中最后一道主要工序,是为了防止产品的氧化,使产品更耐久,更美观而在产品的表面镀上一层黄金。将产品挂入金液槽中通上电进行镀金,完成后取出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锯末蚀干,整套的景泰蓝生产工序便宣告完成,一件景泰蓝工艺品便也诞生。  

    三、景泰蓝的鉴别与收藏  

  景泰蓝工艺始于明代景泰年间,据说景泰为宣德之子,宣德重视铜器以及铸冶铜质,景泰在幼年期间耳濡目染,认识极详,且嗜之极深,只是对于铸炼方面,宣德已到达绝顶,没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颜色方面另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终于有景泰蓝的创制。成化时期继承遗业,未改遗风,仍努力烧制,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  

  大体上说,明代的景泰蓝胎的铜质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铜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红像宝石红,绿像松石绿。此时的丝掐得较粗,镀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边款均有。  

  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镀金部分金水较薄,但金色很漂亮。  

  民国时期景泰蓝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工细,质量好。造型多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的精品,但已都有刻款了。这时景泰蓝的陈设品多,不做实用品。  

  现在随着景泰蓝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一些异形产品、实用产品、旅游纪念品以及高、大、精、尖、高品位的景泰蓝大量生产,新品种、新花色、新工艺不断涌现,近几年来出现了脱胎景泰蓝、银胎景泰蓝、画珐琅与掐丝珐琅相结合的景泰蓝、机制景泰蓝、仿日本七宝烧的银晶蓝,以及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景泰蓝。特别是多工艺结合景泰蓝尤为突出。这是一种以景泰蓝工艺为主体,然后与牙雕、玉雕、木雕、漆艺以及花丝镶嵌等工艺结合的工艺制品。  

  收藏提示收藏景泰蓝,除了认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选择上应以人物、动物为首。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景泰蓝出现仿制品,主要仿造清代乾隆以后的器物。景泰蓝使用的主要颜料为珐琅色料,伪造者为降低成本,往往用其它色料代替。伪造的一般方法是:先制成铜胎,并用铜丝掐成各种图案,接着将普通颜料研磨后填入灼烧,烧成后镀金,再用细石将表面的硬棱磨掉。各道工序完成后还要在其表面涂上一层杏干粥,使其生锈。数十天后把表面的锈除去,再用胭脂油擦一遍,其颜色和光润程度可与旧器物相混淆,但藏家只要仔细观察,便能分辨真伪。  

  景泰蓝以明代的制品为佳,凡是明代的制品,它的质料都是透亮而不发磁,而大绿一色,其透亮则更比他色更为厉害。它的性能与玻璃略同,它的颜色像油绿的翠玉,红色像昌化的鸡血,紫色犹深色的旧紫晶,蓝色类似于蓝腚,白色类似凝脂,浅绿色发蓝,黄色与姜中拧出的浆汁略掺黄米相同,其丝胎皆是黄铜,镀金为大镀,它的器物上均有砂眼。到乾隆时期,无论何种颜色,它的料都是不透亮而发磁,因为明代透亮的料子,到此时已经不再见到了。所以它的丝胎多是红铜,它的镀金亦是火镀,乾隆所制的,以黄白两色为最佳,其黄色黄而发干,与煮熟的鸡蛋黄相同,后来仿制的,多是黄中发绿或发红,与乾隆时的干黄色不相似。乾隆的白色也最难仿制,其中缘故有二点:一因其白色与东渠石色没有差异,仿者须用六品顶珠制成,然而顶珠不易得到,一因其白色白而且干,后之作料家虽亦发明一种干料,但烧时不易熔化,相比其他材料,吃火特别厉害,如果不是精良的工匠制作,器物极易受伤。(来源:中华五千年)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