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生态文明与天人合一发展观

2012年12月19日

    一、 三皇五帝古生态文明

    华夏文明奠基于伏羲神农黄帝三皇古圣的天地人三易。伏羲天易根据太阳黄道反时针周天定干、兑、离、震、坤、艮、坎、巽八卦卦序,神农地易根据地球顺时针周天按八节定坤、震、离、兑、干、巽、坎、艮卦序,黄帝人易据天地二易重卦,顺斗指十二月建定复、临、泰、大壮、夬、干、姤、遁、否、观、剥坤十二消息卦卦序。
    三皇三易构建了天地合气,阴阳合德,人处天地之中,法天则地,顺时应天的造化轨则,并由此形成三才一贯的宇宙观,群已两端的人性观,执两用中的价值观,构建了华夏道统三观价值体系。
    《易系辞》记载古圣作易,以三皇十三个「盖取」顺天应人无为而治的历史。上古传说中之葛天氏、无怀氏无为之治,以及近古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都可以说古代生态文明。上古无怀氏为「帝太昊之先,其抚世也,以道存生,以德安刑。当世之人,美其食,乐其俗,安其居而重其生意。形有动作,心无好恶,老死不相往来。」葛天氏治世,「其所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行而自化,荡荡乎无能名之。」中古「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法天则地,顺天应人。道统治世至黄帝而集大成,因而形成了辉煌的中古生态文明。此后历经五帝三王古生态文明一直延续至春秋始告式微。五帝不同乐,三王不同礼,但都以礼乐治世而传颂千古。孔子「在齐闻韶(虞舜乐),三月不知肉味」;提倡「克己复礼」,以诗礼训诲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由此可见一斑。
    孔子在《礼记·礼运第九》中,对唐虞以及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即古生态文明,作了概括性的叙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与,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于春秋道统绝续之世,忧「天将丧斯文」,旁搜远绍,纂辑六经,聚徒讲学,终使华夏文明慧命不绝。孔子在《论语》中反复说到对道统失传的忧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思事亲,不可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不以不知天」。子路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命与仁是孔子的经常话题,知人知天是孔子关注的焦点。孔子所说顺天应人无为而治的大同之世,就是《中庸》描述的古代礼乐文明,也即尧舜以及三代天人合一的古生态文明。《中庸》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明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之所以为大也。」《论语》记孔子所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天之历数在汝躬,允执其中」。这些话都蕴函天人合一至道,目的是通过无为之治,以达到文化生态平衡与自然生态平衡,从而构建「中和位育」的生态文明。天地万物,以中为大本,和为达道。致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道并行,可以鸣琴而治,生态文明不期而至。
    人类生存环境,以鸢飞鱼跃,动植齐兴最为有利。孔子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人物总是被画于山水鱼樵之间,《淮南子》记载「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目的就是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礼记·月令》记载,国家须逐月根据自然条件变化施行国计民生大政,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佳体现。孔子纂编的诗、书、礼、乐、易,则可说都是古代生态文明的遗存。至今民间犹称颂尧舜时代礼乐文明为「尧天舜日、海晏河清」,其向往之情,无以复加。

    二、 文化生态决定文明命运

    现代西方工业文明承接中世纪罗马文明而来。在文艺复兴前,西方社会以宗教为价值导向。文艺复兴以后则逐步变成以科技为导向。其社会价值导向是重物质,轻精神,故最终难免导致文化生态平衡破坏。
    当前金融海啸的事实证明,绝对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模式,单纯追求以机械化、自动化取代体力劳动,以计算机化取代脑力劳动,最终必定导致人的价值被贬抑,社会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两个平衡被破坏,使全人类陷入灾难。美国模式是损人利己的模式,战争与侵略的模式,其扩张性是由其文化生态结构单极化决定的。生态文明作为一种人类共同的愿景,则是为因应西方工业文明的衰落而被提出的。这是历史的必然,非科技与武器所能左右。
    当代中国所实行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行的、以人为本,关注生态平衡的中国模式,则是法天则地,顺天应人,符合人性两重性的中庸模式。中国开放改革卅年取得的辉煌业绩,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并行的中国模式优越性的最佳证明。中国模式已具备了人类未来共同生态文明的雏形。
    人类身体四肢百骸结构不同,功能各异,是一个本能与意识协同控制的双重结构。对自体,是由植物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同协同作本能调控;对环境,是由感官与周围神经系统作意识调控;大脑则是协调机体与环境双重控制的调控中心。人体能保持生态平衡,尽其天年,其根源在此。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有机体,与人类个体一样,既须实行个体自主调控,也须实行社会行政调控。只有如人体结构与功能一样,实行本能与意识、民主与集权双重调控,才有可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作。
    当代西方工业文明是以科技与利己主义为价值导向的单极结构,其文化生态只重科技物资,政经生态只讲民主自由,故自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经过五百年演变,终于导致人的价值被贬低,金融海啸,生态失衡,文明走向崩溃。

    三、 究天人 通古今

     从人类文明兴废的历史可以看出,许多辉煌一时的古文明,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等等,最后都避免不了衰落命运,无不与文化生态结构单极化而导致失衡,进而又导致自然生态失衡,有以致之。反观华夏文明虽几经起伏跌宕而慧命不绝,根本原因,即在于文化生态是一个科技、人文与宗教并行的鼎足结构,从无单极化偏弊,故能在人类文明中硕果仅存,慧命不绝。
    构建生态文明,必须如两千年前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所谓「究天人之际」,需确立天人合一、三才一贯的宇宙观,相信世间人、物、事皆受宇宙体天运行周期制约,特别是受岁星顺行十二岁周天、日躔逆行周天二十八宿、斗指顺行十二月建、地球公转与自转周期等天文历数,以及其引起的阴阳气数节律变化所制约,总之是受宇宙绝对必然性宰制,或如佛所说因缘业果决定。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客观依据。天人合一是一种「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系辞上)的宇宙观。据此以之作治平准则,就必须「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卦彖辞)「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佛为,后天而奉天时」。(干卦文言)这是华夏人文思想的最高境界。
    所谓「通古今之变」,则须博古通今,上溯三皇,下贯当世,明白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必然性。《易?乾坤二卦文言》讲的就天文与人文的关系。因此,通古今之变,就必须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洞察古今治乱之由,兴废之机,如《干卦文言》所说:「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其唯圣人乎。」究天人、通古今,就必然要求以天人合一发展观治平天下,以构建生态文明作为最高理想。
    庄子在《天下》篇中说:「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而自为方,悲乎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春秋以后,一如庄子所言,道术纷被割裂,儒家也被分割为八家,至此天人合一的道统三观遂告中绝。

    四、 中国模式与生态文明的构建

    面对金融海啸,世界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人类必须重建经济生态平衡与政治生态平衡,以达致各国互补长短,在科学、宗教、人文各领域互动互济,以保持文化生态平衡、自然生态平衡,避免走上西方文明中世纪政教合一或当代政商合一的邪道。人类未来的生态文明,就是一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保持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平衡的理想境界。
    中国开放改革三十年取得的成就证明,实行计划与市场、社资并行的双轨制政经模式,是切合中国国情与人性的,是可以行得通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金融海啸冲击,中国的国际地位已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现在中国的奋斗目标已不仅仅是追求四个现代化,而是要适应金融海啸后世界大格局的变化,在构建人类生态文明上作出榜样,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行作为其运作机制,发挥中国模式的优势。
    由于人性本具弱点,中国模式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其根本的弊端则是在于钱权交易,商官不分,因此必须反复强调倡廉反腐,不能放任不管。利害相侔,祸福相倚。既要重视兴利,更要关切除害,防止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破坏。这是中国模式必须经常面对的课题。
    当前中国碰到的,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存在历史遗留下来的道德真空。中国人原是在数千年儒教中形成的理性性格,早在文革中被红卫兵破坏殆尽。开放改革以后,又因匆遽实行市场经济,强调法治而忽略德治,凡事「利」字出头,只讲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社会心理普遍存在强烈的重物质轻精神的不良倾向,舆论几乎一边倒,只讲经济,不讲道德。只见经济繁荣,不见道德兴盛,无法达致天下大治。市场为己谋利,道德利他讲义。开放改革之后,下海成风,很少人注意精神文明,因而社会弥漫不正之风,「上下交征利」,腐败流行。现在中青年两代多不知孝养父母,道德败坏,古圣「明伦教孝」遗训,早已失传。「百善孝为先」,孝道不存,其他一切伦理道德都免谈。廿多年前,国家领导人曾提出「建设精神文明」与「以德治国」的施政思想,但为其后的市场经济大潮所淹没,并未被真正落实。现在国家正在为此而戮力补课,这应说是为时未晚。必须明白:利己与利他相反相成,不能偏执一端。必须牢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古训,加大道德与法纪教育力度,如此方能端正政风与民风,防止官场黑道化,保障社会无精神失守之虞。应当如同抓现代化建设一样抓道德重建。管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道德不兴必动摇国本。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王道无急功」,防比反更重要。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治标不治本。
    随着国际经济政治新格局的形成,西方工业文明走向终结与生态文明的诞生,历史已经赋予中国以构建人类生态文明的新角色。因此,中国也就理所当然地必须重新审视并改变国家的发展目标及其路向,即由单纯追求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确立天人合一发展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以构建一个如孔子所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富而好礼」的公民社会,这也即是实行大道的生态文明。

    五、 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

    自春秋以后,道术由合到分,时间延续长达二千五百年,至今始出现由分到合的大趋势。纵观华夏文明史,大体可以看出人类文明有一个二千五百年的大周期。在三皇五帝时代,华夏礼乐文明始终以道统三观治世,保持自然与文化两个生态平衡,延续至春秋百家争鸣时代,文化生态平衡始被破坏。
    人类文明史是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过程。自春秋至现代,学术被分割成各种学科,各执一端,各行其是。当代教育制度只培养专才,不培养通才,学者也都变成专家,隔行如隔山,教授博士往往眼光局限于专业,缺少宏观整体观念。这是西方工业文明及其教育制度带来的恶果。物极必反,美国华尔街崩溃,欧巴马上台,日本鸠山继起之后,可以看出美国、日本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种种举措,都预示着西方工业文明走向没落与中国模式生态文明的兴起。
    所谓生态文明,就是要求在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乃至自然生态几个层面,构建起一种保持全人类互利共赢的生态平衡。
    生态文明的运作机制不是战争与掠夺,而是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是损人利己,你死我活,而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人己两利;不是我胜你败或两败俱伤,而是互利共赢。它的精神支柱是儒家的仁道礼让,而不是西方你虞我诈的霸道。它期求的是上契天道,下合人性,而不是「制天而用」,倒行逆施。它的整个社会结构是保持多样化平衡,而不是单极化结构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生态文明既要求民主,也要求集权;既要求人权,也要求纪律。它的基本精神是切合天地人三才一贯的宇宙观、群己两端人性观与执两用中的价值观。它的前景是孔子所说行大道「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中国模式是在二十世纪世界社资两种制度竞争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邓小平吸取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种制度的长处,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在短短三十年中取得史无前例的成功。中国是和平崛起,并无掠夺扩张意图。它最大的优越性是为人类社会保持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平衡提供的最大可能性。中国模式可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切合人性的社会制度,因而能在金融海啸中一枝独秀,广受瞩目与仿效。现在西方资本主义正在逐步向社会主义倾斜。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化,将是人类未来生态文明发展的大趋势。(来源:《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郑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