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2011年09月28日

    儒学本来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儒学,但是我们平时缺乏对它的认识,现在我们要把它提高到理性的高度重新提升对它的认识。

    那么,放眼未来,儒学发展的方向会是什么?

    我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写过一篇《21世纪儒家文化的定位》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我认为21世纪有两个潮流:一个是全球化,全球化不只是经济的,也是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另外一个是价值观念趋同化,随着文化交流的频密,大家在价值观念上也越来越趋同,我们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谐、诚信、中庸等也是具有普适性的价值。那么,在新的世纪,在这样的背景下,儒学应该如何面向大众、面向生活?我认为有两个方向值得我们重视。

    第一个是生活儒学,简单讲就是面向生活实践的儒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去台湾访学时,台湾的林安梧教授就提出过“生活儒学”的概念,生活儒学的另外一个代表是龚鹏程教授,他专门写了好几本书,从面向生活实践的角度来解说儒学。但是龚鹏程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这一项工作是由我们大陆的学者黄玉顺完成的,他写了一本书叫《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里面阐释了面向现代生活实践去重建儒学价值观的儒学存在主义论。 “生活儒学”主要面向的是现代生活的实践语境,它是一种秉承多元文化观的关于实践的理论,我认为在我们的现代生活实践中,它必然会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欢迎。

    第二个是新仁学的发展方向。很少有人提到“新仁学”,其实从孔子开始儒家学说就可以概括为“仁本礼用”,“仁”是孔子学说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仁学”是儒学的核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新儒家过去过多地讲“心性之学”,反而忽视了“仁”的地位,因此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新仁学”的概念。而我自己则进一步提出了“民主仁学”的概念,我把儒学定位为一种东方型的道德人文主义哲学,它跟西方人文主义以人权作为核心概念不同,我们是以道德,特别是“仁”,作为核心概念的。那么,它的文化观是什么?我把它总结为16个字——“一元主导,多元辅补,汇通古今,兼容中西”,这其实不仅是一种文化观,也是一种发展观,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世界观。

    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是有民主思想的,比如说孟子就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明清时候的一批思想家比如黄宗羲也提出过一个“天下为本,君为客”的思想。这里的“天下”指的是人民,人民为主,“君”是老百姓帮你请来,为老百姓服务的一个客体,不是主体。所以这与传统的民本思想有一个性质的不同,这是阐述比较全面的民主思想。因此可以说,民主思想在儒家学说中是存在的,只是还不够系统化。

    民主仁学的四项模式是 “以民主仁爱为体,礼法科技为用”。民主仁爱是一个核心的价值观,礼法科技既包括法制,也包括道德教育,还有包括现代化的科学技术, “仁爱、民主、礼法、科技”是 “民主仁学”的四要素。这是一种既注重道德实践,又注重社会实践和历史进步的新儒学。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出过“一道五德论”,我认为儒家的“道”“德”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体和用的关系:“道”的根本是“德”,“德”所以得之“道”,“道”的根本之德就是“仁道”,就是要树立一个“仁”的价值观念。孟子讲人跟禽兽相比差了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在哪里?就是人是有道德的,是讲正义的,而禽兽是不讲道德和正义的。荀子讲过“水火有气而无声,草木有声而无知,禽兽有声有气有知无义,人有声有气有知有义”。所以人为天下最贵,是因为他是讲道义的。

    “一道五德论”是在对历代价值观的演变进行总结后提出的。孔子讲了20多个道德观念,这些道德观念中最核心的是“仁”。到了孙中山这里,他提出八个字的核心价值观:“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个八德里面其实也是“仁”是最根本的。那么,到了现在我们应该如何表述儒学的核心价值观?我把它概括为“一道五德”,这个道就是“仁道”,“五德”是“义、礼、信、和、敬”。 “义”是指合适、恰当、公平、正义;“礼”就是礼仪制度;“信”是讲诚信,守诚信就是要实事求是;“和”是和谐,君子和而不同;“敬”则是为了克服我们多年来因为批判传统文化而缺乏“孝”和“敬”的礼仪、道理而提出来的。

    实际上,儒学本来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儒学,但是我们平时缺乏对它的认识,现在我们要把它提高到理性的高度重新加以认识。 “民主仁学”的概念就是这种认识的产物,它的定位是道德人文主义,它的文化观是多元的,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是 “一道五德”的价值观,这些就是其基本要素。

    总的来说,儒学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够教化民众,只有弘扬民主才能够立足于现代。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民主,那么儒学的复兴就是一句空话。(吴光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