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孔子看人重仁德轻口才

2015年03月09日

    《论语》有这么一段话“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雍是孔子的学生冉雍,字仲弓。有人认为,在孔子的学生当中学问最好的,一个是冉雍,另一个就是子夏。春秋的时候,人们都以口才好为时尚,而冉雍的为人,厚重俭朴,和当时的风气不大相同。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有人对孔子说:你的弟子冉雍,要是论为人,真可谓是仁义道德,可惜他生性沉寂,没有口才,不善词令。孔子回答他说:你说冉雍不善口才,一定是觉得口舌如簧的人才是贤人吧。要是让我来说呀,一个人处世立身,要那么好的口才干什么?口才好的人,应答、搪塞人都以口才之便利。甜言蜜语,高谈阔论,表面上看好像有本事,而实际上往往没有真才实学,一旦被人看破,就会被认为是小人。不但不被人尊重,反而为人所憎恶,有什么好处呢?你觉得冉雍够得上仁,我还不能确定。但说他不善口才,我觉得那正是他的优点,要口才有什么用呢?你们觉得可惜的地方,洽洽是我看重他的地方。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显然更看重一个人的本质,不在乎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不会说不能说并不要紧,关键是要看看你的本质怎么样,内在的修为够不够。为学之人要在仁上下功夫,千万不可以逞口舌之快。夸夸其谈,言辞不穷,只会招人厌烦。有些所谓口才好的人,不但可憎,他们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因为他们的言论足以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他们能以小聪明扰乱章程,也能以谗言陷害忠良,如果不仔细分辩,实地调查研究,错信了他们,小则误事,大则乱政,为害天下。
    此处孔子没有贬低口才的意思,只是春秋时期逞口舌之快的人太多,且被世人传颂称赞,孳生了一些没有真才实学,专门以口舌之能纵横天下的人,对当时社会危害甚大。孔子因此提倡以修身为上,培养自己的德能,而不是只追求口才。没有道德做为基础的口才是小聪明,只能逞一时之能,最终鄙陋自私的用心还是会被人察觉,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