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修 己 慎 独

2011年04月22日

 


 
          “修己慎独”是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中的精髓,是我国古代儒学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几千年来,这种修身的方法,对我国人民修身养性、人格铸造、提高道德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修己”出自《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子路问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在这里,孔子谈君子的标准问题。他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先秦典籍中的慎独是指诚其意,《大学》对慎独是这样论述的: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里出现两个“必慎其独也”:前一个“慎其独”是指“诚其意”,意思非常清楚;后一个“慎其独”是说,小人平时喜欢做不好的事情,当他见到君子后,却试图伪装自己,“掩其不善,而着其善。”然而,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勉强在形迹上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所以“慎独”必须落实在“诚于中”上,可见后面的“慎其独”同前面“慎其独”一样,实际也是指诚其意。
   
    “修己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监督,更是一种情操,一种自律精神,一种表里如一的坦荡。在中国历史上,“修己慎独”是君子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自我约束的方法,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格品质在社会生活中的显现,一种趋近完美的道德修养境界。在新的文化历史背景下,“修己慎独”也应该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
   
    当然,还有一些党员或干部,在有人监督的大庭广众之下,才会显示出“极高”的思想觉悟,表面看上去“修己慎独,表里如一”,可一旦脱离组织或群众的监督,假、丑、恶在其肮脏的环境中就会表现的淋漓尽致,在领导面前,阿谀奉承、善拍马匹;在同学或同事面前,居高自傲,自以为是,不合群,爱挑衅,这种人自身修养的多面性,甚至更显得其精神腐朽,无知落后,腐败无能,他算不上一个“修己慎独”的人,更算不上一个有本色的人。
   
    “修己慎独”虽是一种道德修养趋近完美的境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格品质。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现代人的认识观念中,趋近完美实可难登,我们达不到古人或学者的修养,但起码应做到其中最基本的东西,做到人前人后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使没有群众监督或疏于监督的情况下,仍能按照要求和规矩办事,决不因恶小而为之,也决不因善小而不为。在这个极具物质和美色诱惑的社会和校园中,要达到这样的思想境界决不是靠一时的感情冲动或一朝一夕之功所能成就的,要靠我们点点滴滴、扎扎实实的长期努力修炼而成的,要靠内在不断增强的自身免疫力和坚定的意志信念对不良风气的自觉抵制而完成的。
   
    总之,“修己慎独,表里如一”的力量,古人自有传承,其无限大的精神魅力在于我们的探索和自身认识。一个人崇高的品德和无私的胸怀,不是古人的教导就能得到的,他来源于思想深处对他人的无限关怀,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和对事业的高度负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