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勤劳节俭
2011年03月25日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由“勤劳”与“节俭”两方面相辅相成的道德要素构成。
    何谓“勤劳”?勤劳就是对所从事的工作尽职尽责、吃苦耐劳,努力多做、做好。例如,孔子一直到晚年都勤学不辍,以致“韦编三绝”;周总理操劳国事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袁隆平搞杂交水稻研究几十年如一日;解放军士官武文斌在抗震救灾中为抢救生命而日夜奋战等等,这些都是勤劳的表现。与勤劳相反的表现是懒惰,或贪图安逸,游手好闲,或劳动时拈轻怕重、怕苦怕累。人的基本生活资料都是靠辛勤劳动得来的,勤奋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好逸恶劳、不劳而获是剥削者的可耻行为。古往今来成大器者,无一不是从平凡岗位做起,苦干实干而成就事业的。
    何谓“节俭”?节俭,就是俭省节约,珍惜社会有限资源和人们的劳动成果。其含义:一是珍惜社会资源和个人钱物,有节制地利用,讲究实效;二是节约开支积攒钱财,注重投资发展、扶危济困,当用必用;三是量入为出地改善生活,但绝不奢靡挥霍、铺张浪费,当省则省。节俭理财要做到“六想”:想日子长远细水长流;想投资兴业继续发展;想子女需要抚养教育;想生病遭灾不测之需;想消费超高易脱离群众;想资源有限子孙们还要生活。节俭不仅适用于金钱物质,也适用于支配生活中时间、精力等非物质资源。 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收入日益增加,有人提出一种新的消费观念——“新节俭主义”。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渐渐流行起来。其核心观点是,“收入虽然不菲,支出却要精打细算。该消费时消费,该节省时节省。既要将日子过得五彩缤纷,又要摒弃过度的奢华。简言之,就是理性消费、简约生活。”主张根据个人的岗位、收入、情趣、预期等准确把握消费的“度”,科学合理地花钱,将钱花在刀刃上。2009年2月24日《人民日报》给予肯定说:“新节俭主义”应该成为一种时尚。 勤劳与节俭,是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勤劳意味着通过诚实劳动获取生活资源,节俭意味着消费生活资源要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合理使用。光勤劳而不节俭,再大的家业也会挥霍殆尽;同样,光节俭而不勤劳,生活来源便无以为济,必然坐吃山空。勤劳与节俭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孔子说:“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可知孝悌之道,礼仪之事。《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古今有识之士无不都把“勤俭”当作最重要的道德修养,以此严格自律做出表率。春秋时齐国宰相晏婴辅佐三朝功劳盖世,但他一生勤俭,再三谢绝齐景公赐予的豪宅和车马,坚持与百姓同食粗米、青菜;毛泽东专为人民谋幸福,而自己节衣缩食,一条毛巾被用了20多年,打了73个补丁;雷锋每月积存6元津贴费,捐给灾区,而自己连一双袜子都舍不得买……这些伟人名人之所以流芳千古,就是因为他们有条件而不享用,自觉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生保持着勤劳节俭的美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历代成功的开国创业者大都经过励精图治、勤俭节约的艰苦奋斗。但后继的守业者却不知创业的艰辛,很容易贪图享乐、奢侈腐化,最终导致国败家亡。商纣王肉林酒池,撕破千绢而博宠妃一笑,终因挥霍无度激起了武王伐纣;隋炀帝穷奢极欲,为游玩天下修运河造行宫,耗尽民力,惹出了36路义军72家反王;李自成刚一进北京就奢靡骄纵起来,士卒抢掠,臣将奢横,弄得民心丧失,40天就被赶出京城,不到一年就彻底败亡。所以,新中国建立前夕,人民领袖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告诫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同时,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物质条件是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国仍旧是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全国还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1100万低保对象和上亿的流动民工,相当多的家庭生活尚未达到小康;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勤俭办一切事业。邓小平同志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 中国人历来讲究“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勤俭持家”,首先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勤于劳动,努力参加生产或社会工作,使家庭有足够的经济收入,并勤于动手做好家务。同时,有计划地管理家庭财务,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可以不买的,就尽量不买;可以少用的,就尽量少用。节余财物储存起来,用于生计投资,子女教育,红白喜事、医药卫生等当用之需。“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这是农村家庭常贴的春联,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持家兴业的深刻体验。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早就告诫人们:“衣食享用过度、亲友应酬过度、物质消耗过度、精神劳役过度,既成社会之弊,又会滋生罪恶。”
    当然,人生在世改善吃穿住行等生活条件是很正常的需求,经济条件好了,生活富足、时尚一点也未尝不可,关键在于把握怎样的生活标准与尺度。时下很多人在尽享小康的同时,淡漠了教育子女勤俭节约。有家长说:“过去勤俭节约过紧巴日子,是因那时候没钱。现在有钱了,总不能苦了孩子。” 家长视独生子女若掌上明珠,百般娇宠,加上学校劳动教育不力,青少年中好逸恶劳、追求享受的倾向日益滋长:不爱劳动,不能吃苦受累,经不起挫折;学习懒得动脑,自理能力差,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随意浪费社会资源,不体谅父母劳动的艰辛,比吃喝穿戴,买零食下饭店,挥霍浪费乱花钱。更令人吃惊的是好多的青少年把勤俭节约视为“寒酸”,把艰苦朴素看作“土气”,把挥霍浪费当成“大方”,美丑不分、荣辱颠倒。青少年道德观念的严重扭曲实在让人担忧!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深刻理解“勤劳节俭”美德的意义,养成克勤克俭的良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