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谦虚礼貌
2011年03月25日
     谦虚礼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内容之一。
    谦虚礼貌,指人的言行举止合乎一定的礼仪规范,接人待物,和蔼可亲,为人平等、公正、礼让。 礼貌是人言语动作表现,属于行为方面的修养。礼,是内容;貌,是形式,属仪。一般地说“礼仪”,包括国家制度、等级秩序和典章仪式。所谓谦虚礼貌,恭谦礼让,从属于“忠恕之道”,是以“仁”为核心的“礼”的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谦虚是礼貌的内在本质,礼貌是谦虚的外在表现。两者基础是尊重他人,依礼而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孔子虽然推行礼制,却以推行“仁”、“仁者爱人”为前提,重在以之作为伦理道德的思想规范。在仁爱方面,孔子要求“克己”、“内省”,在行动上推行“忠恕”,实行“恭、宽、信、敏、惠”。他所建立的观念,其中某些内容包括普遍性原则,具有超越于时代和社会制度的意义。 在以“仁”为总则的“恭、宽、信、敏、惠、忠、敬、谦、让、诚”等人际交往具体规范指导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亲相爱,比户可寻;夫妇和顺、“相敬如宾”、“不忘贫贱”、“不弃糟糠”者多不胜数;富而不淫、乐赈好施,济世救穷者为数不少;朋友交往、不忘故旧、不避贫贱、不计年龄、不论远近、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患难之交、不绝于书;尊老慈幼、敬贤让能、奖掖后进、尊师重道等等,不胜枚举。”
    至于古来史书上记载的恭谦礼让方面的故事,更是烩炙人口,流传后代。关于行路让先、耕田让畔、居处让邻、席让坐、食让鲜、分让财,进屋扣门、先来后到、礼尚往来、文明经商,更是屡见不鲜。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谦虚礼貌是高尚道德修养,是心灵美与言行美的统一。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各种各样的行业礼仪规范,而且,它们有着严格而琐细的规范,要经过严格的甚至苛酷的训练。比如商业的“微笑服务”,旅馆餐饮业的“站立服务”等。从某种意义讲,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礼貌礼仪作为现代文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已成为现代生产力的一部分,正在创造价值和利润。那种把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的竞争意识与谦恭礼让对立起来是不对的。
    谦虚礼貌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社会风貌的时事的反映。对一个人来说,它反映着这个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和文化教育程度。中国是“礼仪之邦”。 中华民族在讲礼貌方面是有优良传统的,不仅为中国人构铸了“中华魂”,也为中国人塑造了“中华形”。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发扬谦虚礼貌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