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出国游不可失礼

2013年03月13日

    近日随团出游,再次见识了国人爱喧哗、爱插队、爱吵架的“三爱作风”。

  在国外某机场,因排队前后位置有了争议,原本就吵吵闹闹让人侧目的中国团队游客,突然变成了更加高亢的互骂曲,双方为这场好戏的上演不禁激动得面红耳赤,“扑街”来“扑街”去,一时间谁都劝不住,仿佛骂赢了自己就是真理正义附身,不回嘴就是理亏……全然不理会周遭人无声、愤怒的抗议眼神。

  回到白云机场,为了快上几个身位,一中年妇女领着两位70岁以上的老人,疾行急停,总算是抢到了稍微靠前的入关口,却因插队嫌疑,和旁边排队的人发生口角,此时正是深夜,真是佩服老人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一瞬间只觉万千只苍蝇萦绕耳旁……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要让老人赢在终点线么?花钱出来旅游本是好事,几天时间还因这些蝇头小事生一肚子气,何必?

  花钱出国游,分明是中国人有钱了的明证,不少境外旅行目的地,也多配备了中文导购或者中文标识,有些是为了方便中国游客,有些却是为了提醒中国游客:请规矩些。例如在某境外海边的无人咖啡馆,一切均是自助,喝完了也是自己掏钱付款了事,偏偏在咖啡机边挂了块醒目的告示牌,上书“爱心守则”几个大字,内容是:亲爱的中国游客,为了咖啡馆的顺利运作,请您尊重咖啡馆文化,并请按照标示的价格付费……请将使用的物品,整理收拾干净;树立主人公意识,幽雅的环境请勿大声喧哗。

  中国人是孩子吗?不是。中国人是没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吗?不是。那这“温馨”的提示是什么意思?为何没有相应的英语、日语、法语提示?一切指向都在表明:中国人作为一个群体在国际上出现时,依然是缺乏基本的公共场合礼貌礼仪的形象,分不清私域和公共场合的区别,不在乎旁人感受,冒犯了别人也浑然不觉。

  回想起前段时间,一项国际旅行网站的调查显示,有钱了的、爱花钱的中国游客在世界上不受欢迎程度“屈居”亚军;而另一国际组织对各国游客进行形象评价,结果中国游客名列前三甲,倒数!

  中国自古可就是礼仪之邦,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世界经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人已经“雄起”了。但为何有钱之后的中国人却如此不受人尊重,不招人待见?这确实值得每个中国人暗自思忖思忖,毕竟这样的负面评价任谁都不会感到舒服,而这显然不是别人的问题,几个国家的人如此评价也就罢了,大多数国家都持这种态度,问题多半出在自己身上。

  经济实力是硬实力,有文化、懂礼仪、尊重别人的感受才是软实力,没有硬实力的穷哥们凭借人品依然可以让人尊敬,但没有软实力的富人,基本没人喜欢,顶多是利用的关系,表面呵呵而已。(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