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区开讲礼仪院坝会 礼仪教育到田头
2012年08月01日
“求人解答用‘请问’,托人办事用‘拜托’,宾客来到用‘光临’,请人勿送用‘留步’……”近日,在重庆珞璜镇合解村蔬菜基地内,江津区首场礼仪院坝会正式开讲。巴渝笑星、本土名人、文明礼仪志愿者等将文明礼仪知识送进院坝,与百余名村民一道,摆起礼仪“龙门阵”。
老外教村民吃西餐
“大家好,能在‘仪礼之邦’与大家一起探讨礼仪,是我的荣幸。”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默罕默德·阿米尔用略显生涩的汉语打起招呼,赢得村民阵阵掌声。“吃西餐时,要左手持叉,右手拿刀,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阿米尔用两支铅笔代替刀叉,演示西餐礼仪。
“‘How are you(你好)’这句话是常用来打招呼,但是双方如果不熟悉,还是用‘How do you do(你好)’来开头比较合适。”阿米尔一边讲,一边教村民日常英文正确发音。
同时,都市电台主持人鳅鳅妹,主持人沙青,巴蜀笑星凌淋,文明礼仪志愿者徐成燕、付予也相继登台,分享日常穿着、交谈、用餐等方面的礼仪经验。
本土名人与村民互动
“俗话说重庆怪重庆怪,相互骂了不见外,你们觉得是不是?”本土笑星凌淋一开场,就和大家互动起来。“别人都说重庆话气魄,但稍不注意就失格……”凌淋幽默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表演,逗得台下男女老少哈哈大笑。
“许多社交场合都选择在饭店和茶楼里,在这样的场合,怎样才算得体?”平日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都市广播主持人鳅鳅妹一上台,就向观众卖了个关子。
“这里面可大有学问。”鳅鳅妹说,餐桌上说话时可不必大声,避免不小心将嘴里食物掉出来的尴尬。同时,选对衣服的款式和颜色,举止大方、得体,都是讲礼仪的表现。
讲礼说事走进村民心里
除院坝会上“摆”礼仪外,珞璜镇还设立约100个“群众讲礼说事点”,以“群众讲身边事”为主要模式,通过听故事,学善举,评得失,来倡导文明礼仪新风尚,联络社情民意。
合解村张强(化名)在其他村民眼里,是一个本分的人,但是他却有家暴的习惯。他老婆刘丽(化名)身上,经常出现淤青的痕迹,最严重的一次,因为一件小事,刘丽的手臂被张强打成骨折。
无奈之下,刘丽来到村里说事点求助。村党委书记庄太前非常重视,立即组织说事点干部找到张强做思想工作。“不关你们的事,家事我自己处理。”面对张强强硬的态度,说事点干部一遍遍摆事实、讲道理,并引用相关法律法规,张强终于改变了态度,向妻子低头认错。
刘丽专程来到说事点致谢。她紧紧握住庄太前的手,“多亏了说事点,我们才能过上融洽的生活。”
通过讲故事、摆道理,宣传遵纪守法、孝顺父母、勤俭持家……说事点越来越受欢迎,村民自编了一个顺口溜:“群众说事点就是好,群众办事又好找。有事及时能解决,村民百姓人人夸。” (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