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失礼”潜藏道德失范风险

 

2014年05月13日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我国观众引发了不少议论。其中很多人都谈及令其印象深刻的一点,那就是韩国人的礼仪风范。有网友在博客中写道:无论对方是什么样的身份,哪怕对方一文不名,韩国人见面时也总是笑意盈盈地问候一声,并且轻轻点头示好,在基本的礼节之外还能通过这个小小的动作体现出一份大韩民族特有的优雅。且不论电视剧所展示的是否有“夸张、幻想”的成分,但是礼仪之于今天,绝不是可有可无。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传统社会,“礼”占据着极端重要的位置。作为长期实践调适的结果,除了阶级属性之外,礼仪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即建立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创造保持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和谐融洽。然而,曾几何时,礼仪已渐渐被人所忽视。君不见,父母还在厨房忙着烧菜,子女已经自顾自先挑好吃的吃上了;公共汽车上,小孩子一上来就先抢座,而年迈的爷爷奶奶拎着书包站在一旁;至于插队、大声喧哗、随便占道等公共场所陋习,更是从国内“出口”到国外……社会的“失礼”潜藏着巨大的道德失范风险,小处不讲礼,大处也难以守节。古人因而常常把礼崩乐坏看作社会制度和文化秩序遭遇破坏的前奏。所以,今天我们必须重拾礼仪。

  但是也应该看到,今非昔比。传统礼仪的调适对象,是相对封闭、小型、互相熟悉的社会形态,是基于血缘、姻缘、业缘、地缘建构起来的熟人社会。礼仪文化在宗法社会的濡化过程,是以家庭为核心,逐步扩展到家族、宗族、社区、社会和国家,乃至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都是尊卑贵贱的等级意识。这种社会形态、阶级属性和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迈进时遭遇了巨大困境。也正因此,在革故鼎新的进程中,礼仪与礼教一道,一度遭受了全面的批判否定。然而,把礼仪的社会功能与其意识形态、阶级属性一道批判否定,就等于把传统文化的糟粕和合理成分一起否定,是矫枉过正的态度和做法。

  在现代形态下,社会规模急剧扩大,人际关系陌生疏离。置身于像上海这样具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大都市,一方面人们的社会交往纷繁复杂,一个人一年所接触过的人、所经历过的事,也许比传统社会中一个人的一辈子还多。但另一方面,大多社会交往泛泛而短暂。很多人都是点头之交,甚至一面之缘,很多事情都是仅此一次、永不重来。在一些人际互动的场合,比如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在公共空间里陌生人之间的互动,当事人都处于匿名状态。然而,现代社会虽然在形态上发生了改变,在互动模式上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它仍然需要建立稳定秩序,需要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和谐融洽。

  秩序的形成、和谐的实现,既需要外在的行为规范约束,也需要内在的价值情感认同。诸多先行转型社会的经验证明,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传承,是社会转型之后建立秩序、实现和谐的低成本手段。现代西方国家的政务、商务、服务、社交和涉外礼仪,大多可以追溯到西方的传统社会。在亚洲的儒家文化圈内,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也早已得到了实践验证。在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如同文化标识一样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今天我们所强调的礼仪,绝不是简单沿袭或恢复传统,而是需要扬弃,即对传统礼仪的核心价值和阶级属性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传统礼仪的具体形式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的特征。礼仪蕴含的核心价值,要从封建伦理道德对统治秩序的维护和顺服,转变为对法律、规则和社会公德的普遍遵守。礼仪所体现的阶级贵贱、宗族尊卑等观念,要转变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和互爱。三叩九拜的繁文缛节,要代之以简约易行、仪尚适宜的现代礼仪,并根据政务、商务、服务、社交、家庭和涉外等不同领域的性质特征,形成不同的礼仪体系。

  我们早已迈进现代社会的大门,对建设现代社会的探索历经百年,但距离稳定、成熟、和谐的社会愿景尚有距离。那些先行现代化的社会几乎都“不忘来路”,善于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扬弃传承、古为今用。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在经历扬弃之后,一定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功能,在外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在内获得价值情感认同,达到维护秩序、涵养人心、实现和谐的效果。(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封寿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