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喻时代,亲子间相互学习
2013年07月04日
对话嘉宾:张海波,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广州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广州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兼职教授。
主持人:新媒体数字时代的到来,很多家长都感觉自己Out了,你觉得父母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提升自己自身的素质,不要让孩子感觉到我们之间已经有一种代沟了,尤其是受到新媒体这样子的影响。
张海波:代沟这个词,实际上是著名的女性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她写了一本书就叫《代沟》。她写了这本书之后,代沟,这个词就正式出现了。其实现在不止有代沟,还有“数字鸿沟”。代沟的来由是隔代人不同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产生的,比如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看到小孩戴个蛤蟆镜、有一个背头、穿个牛仔裤就说品行有问题或者是坏孩子,但是现在看来,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潮流文化,这就是代沟。
但是现在就像刚才您说的,增加了一个数字鸿沟,所谓数字鸿沟是说在数字技术面前,大人跟孩子之间沟通不了了,小孩经常说爸爸妈妈不会玩这个游戏,网络名词也不知道,Out了。这就是数字鸿沟。你去很多的电脑城、游戏城,都是小孩拉着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手去挑选各种电子产品和玩具,小孩了如指掌,他对新技术的掌握比父母都强,这不是鸿沟吗?这不是代沟吗?但是我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所以还是这个玛格丽特•米德,她的这个代沟的书里曾经提到过一个非常重要的学说,这个学说我也经常讲,她说:人类文明传递,教育就是文明传递有三种形态:1、年长的人教年幼的人,这叫前喻时代;2、年长的人跟年幼的人共同学习的时代,这叫共喻时代;3、反过来,年幼的人教年长的人去学习,这叫后喻时代。我说从本世纪开始,特别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人类社会的教育或者文明的传递进入了共喻时代和后喻时代。
面对很多新技术,大人没有及时跟上或者没有及时更新新知识,导致我们的小朋友反倒比大人更早、更先的掌握了新技术。在学习新技术、新媒介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很多能力表现得比大人还强。大人经常惊叹孩子,他怎样没有人教就这么厉害。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就是因为面对新媒介和新技术,孩子因为他好奇心强,他学习能力强,而且他没有很多旧的包袱,他直接就开始学习新技术,他用得比你还多,而你呢,没有更新知识,老是让以孩子熟悉你以前的阅读方式和媒体习惯。好了,孩子比你强。如此导致我们的家长现在正处在一个新的教育课题下,那就是共喻时代和后喻时代的家庭教育怎么办。
主持人: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一方面。
张海波:是的,他觉得还是想用他们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教他的这个方式去教孩子,搞不定了,现在的孩子太聪明了,小人精,懂得太多了,我们那个时候不该是他这个年龄段掌握的,他已经掌握了。所以说现在面对这个挑战,我们的父母必须首先要放下身段,弯下腰来跟孩子平等的沟通和学习,不懂就不懂,确实爸爸妈妈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孩子强,怎么办,你也要学习。
主持人:一起学习。
张海波:一起学习。我倡导父母们,特别是爸爸的参与。跟孩子一起玩,让孩子愿意在这个新技术、新媒介的方面跟你沟通,可能有的时候会觉得你Out一点,但是后来发现爸爸的水平也不低,也改善了。所以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亲子关系。有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你才能适时给他教育,你才能引导他。所以前段时间我也有点感悟——亲子关系大于一切。不要一谈家庭教育就想家长怎么去教育孩子,怎么引导他。但是你忽略了你跟孩子的亲子关系好不好,这是你能不能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共喻时代,因为新媒介的出现占用了孩子很多时间,再加上自身不主动学习,out了,导致亲子关系疏远了,孩子认为我比你强了,怎么教育呢?怎么现在很多家长说,我也没少看书,我买了很多所谓教育专家的书,天天在苦读,怎么就搞不定孩子呢?我说,首先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关系没有了,何谈交流,是吧?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在新媒介时代,面临另一层的挑战,就是共喻时代的挑战。(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