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钢琴才子”成小偷为人父母请自省

2012年09月05日

    本是很有前途的“钢琴才子”,不料却因为两次偷窃而获刑。今年9月3日,广州越秀区法院对“钢琴才子”吕某城一审判决管制2年,并处罚金3000元。宣判后,吕某城与母亲抱头痛哭,其母更是悔恨:如果时光倒流,不会逼他学琴。

  他和郎朗的经历惊人相似,都是80后,沈阳人,4岁学琴,10余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全国钢琴大奖赛前三名,区别只是郎朗第一,他第二;他面对父母高压心生叛逆,17岁赴德深造,脾气变得暴躁,广州读研,毕业后做家庭钢琴教师。两次盗窃,他的人生轨迹,仿佛换了一个世界。为何一双本该在琴键上舞蹈的手,却蜕变成了“三只手”?

  或许用吕某城自己的话最能说明问题:我的童年太苦了,每天都是被逼着练琴;父母平时只是一味催着练琴,没有教我去处事做人。出国后一下子没有人管,开始本能地放纵自己。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童年的孩子是如何长大的?当父母一味地逼着孩子去做他们或许并不喜欢的事时,又会催生怎样的心理叛逆?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最想还给他一个童年,他(吕某)没有童年。”庭上,吕妈妈告诉记者,孩子从小就练琴,一天要练习8个小时以上,几乎没有童年。虽然吕某城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但那时对他并没有太高的期望,“两三岁的时候他就接触钢琴,那时家里什么都没有,看他平时淘气,但只有弹琴时坐得住,就给他买了钢琴。有一个小孩弹《献给爱丽丝》很好听,我跟他说,你能弹成这样妈妈就知足了,慢慢的他会弹了,我又不知足了。他考到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后,回来跟我讲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故事,我就在北京的音像店给他买了光碟,教琴的老师说要至少10年才会弹。2006年他到乌克兰参加国际比赛,弹这个曲子全场拿最高分。我很欣慰,他从不抗拒练琴,第五届星海杯我让他弹《在阳光下》,后来拿了中国作品奖。当时郎朗第一,我儿子第二。”但在练琴的过程中,父母对吕某城的要求也很严格,“小时候他练琴,让他慢弹,他就对我吼,我一个耳光甩过去,打得他鼻子嘴巴流血的情况也有。”17岁,孩子到德国留学后,没有父母管了,性情开始大变,“他说做饭切到手了,他的手很宝贵,我就让他到外面的餐馆吃饭,家里还负担得起。”但不久,孩子就开始流连于酒吧,“他的花销很大,德国那边的朋友都说他像上层社会那样生活,都在问他父母究竟是干什么工作的,”吕妈妈告诉记者,“他去了德国不够1年,花了将近16万元。”

  时光终究不会倒流,吕某城母亲的悔恨也换不来孩子本应有的快乐童年。可怕的是,像吕某城父母那样望子成龙、最终换来悔恨的父母并不在少数,他们以为自己给孩子选择的道路是不会错的,逼孩子成才是天经地义的,牺牲孩子童年换取今后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殊不知,一个快乐的童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而一个健康的人格更是任何其他成功标准都无法替代的个人品质!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家长在逼孩子学这学那的时候,可曾想过孩子是否真的快乐?当孩子表现出不快乐,甚至有逆反心理时,又有多少家长能静下心来,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指责“拼爹”的不公平,可是这种牺牲孩子童年、逼其学钢琴,是否也隐含着一种“拼子”的心理?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最想还给他一个童年。”吕某城母亲的悔恨来得太晚了,但愿“钢琴才子”的成长代价,能给那些夺走孩子童年的家长们一个警醒。(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