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学会倾听和连接孩子 造就家庭最宝贵财富

2013年09月25日

    主讲嘉宾:王树(知名教育专家,身心灵导师)

    倾听孩子情绪是我们家庭培养教育下一代的一个重要手段,孩子需要我们的爱,渴望父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心灵。但试问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浮躁喧哗的社会里,又有多少父母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孩子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求,陪伴他们的成长呢?我想你即使曾有过,恐怕也难以做到持久。

  其实,孩子也是个体,与父母的关系就像是一条路上的两端,需要彼此的接近,那条路就是双方接近的“连接”线,就是本期大讲坛主题的核心——倾听!学会倾听,是我们人生里的必修课,因为它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前提。倾听孩子,也能成长自己,这双赢的家庭教育课程我们一定要共同经历过。

  A 大部分父母没有学习过倾听

  王树在有很多次活动中都会看到,在各自行业里都非常精英的父母,当面对孩子、面对孩子情绪的时候,除了慌乱以外真的是不知所措。

  实际上,在美国一些高中学校里,有一门特殊的课程,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每个孩子前面都要放一个15斤重的面袋子,而这些学生无论是上课、吃饭、睡觉,都必须带着这个面袋子,不能离开,训练时间约5个月。这个让学生从高中开始了解到,孕育一个生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是一个轻而易举、随意性很强的东西,需要付出很多心血。这个方法让学生从16岁开始就知道什么是生命,如何孕育一个生命,它意味着什么。但对于很多中国的父母来说来说,很多人甚至生完一个孩子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生养一个孩子。

  王树举例说,她有一个年轻的朋友,结婚一年就怀孕,当她快要临产的时候王树去看她。由于身体不舒适,孕妇显得非常烦躁。王树问:“母亲和孩子连接了吗?和孩子说话了吗?”但是这位准妈妈说怀孕让人难受得要命,哪有时间去和孩子说话。于是,王树就趴在她肚子上和小孩子说话,成为这段时间来唯一和他(她)连接的人。

  当一个生命在子宫里孕育的时候,就具备了倾听的能力,他(她)开始了解母亲的体温、情绪,这种连接的能力与生俱来,直到18岁之后长大成人。养育一个孩子不是某一种单纯的技术,而是包含了对生命的感悟,倾听是这个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B 倾听,让孩子说心里话

  倾听如同一条小路,父母在一头,孩子在另外一头。在此中间,需要两头都打开心扉,相互理解。在幼儿时期,父母是孩子的天,孩子完全依赖父母去生存;但是到了青春期,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好朋友关系,因此倾听成为最重要的一种交流方式。倾听的模式不是以一种权威的方式,你告诉他们要做什么,而是父母在一头,孩子在一头,让心里话彼此流动,这才是倾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大人倾听孩子,很多时候孩子也是大人的倾听者。

  王树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和妈妈发生了争执,妈妈就压制他。老师批评妈妈说,不能这样压制孩子。但是老师在说妈妈时,孩子又有点难受,对着老师说:“你别说我妈妈,我妈就是这样子,我不生气的。”第二天,王树问孩子:“你和你妈更亲呢,还是和你爸更亲。”孩子说:“我和我妈亲,也和我爸亲。不过如果我只和我妈亲的话,我爸会感到孤单。但是有心里话的时候,我谁都不说,只和同学说心里话。”在这个孩子的心里,对亲密的理解,是陪伴,而不是心里话。

  另一个例子是王树有一次在陪伴一个12岁的学生。孩子说特别想看电影《小时代》,但是妈妈不让她看,她成为班里唯一没有看过这片子的学生。最后她在王树的陪伴下看了这场电影。出来之后,孩子觉得特别高兴,说如果是妈妈陪伴,就没机会看这部电影,如果是爸爸陪伴,爸爸也未必答应。这些心里话只能和朋友说,不能和父母说。但是,实际上,孩子的第一个好朋友应该是爸爸妈妈,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可以倾诉自己的心里话。

  C 倾听,是一种疗愈

  倾听能够把内在负面的情绪流淌出去。大部分中国人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只会叙说自己的感想。

  实际上,儿童成长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6岁以前最为敏感,6岁之后左右脑的功能区分完全分离。在6岁以前,儿童用心和感受表达情绪和语言,而不是用脑,讲话不会很成逻辑。小孩子经常会说的话是,“妈妈我很高兴”,“妈妈我很难过”,这些都是用心而不是用脑。但是当我们在教育儿童的时候,并不多去聆听儿童的感受,而是去过多的说教。

  对于和儿童的连接,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把感受说出来,倾听就是把儿童感受性的东西从心里流淌出来。

  王树举例说,她本人由于工作和生活关系,经常和藏族人在一起,此中收获的最大惊艳是藏族同胞内心的感受很多,用心表达的东西多,用脑表达的情感少。比如她先生一进广州就说,他喜欢广州,即使广州很热我也喜欢,因为广州绿色多。

  对于儿童来说,学习技术性的东西不成问题,但是打开心扉谈出内心的感受,中国学生却很难做到。这是因为他们在儿童的时候有太多的时间是不能自由表达,因而感觉外面太危险,不敢打开心扉,甚至包括家里最亲密的人,因此养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这也是家庭感情疗愈。

  D 倾听,是一种与大自然的连接

  儿童发展的特点,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的五感官发展,比如儿童喜欢把一朵花拿到嘴边去尝去闻,这就是儿童的世界,他们需要在自然中理解和连接。

  王树举办的夏令营活动中,有一项禁语徒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父母与孩子一起,不能说话,手拉手徒步3-4公里。一开始很多人觉得这个活动很无聊,但是活动结束时很多家长流泪了。因为有太多的人在城市里因为心事过重而走不动路,此刻他们第一次感受到静默前行中宁静的内心。

  有家长和孩子一起走完后,觉得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和距离拉近了,与孩子之间从来没有如此亲近过。

  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很多孩子在自然过程中打开自己,只有孩子愿意拿花闻,到海边去听,这就是儿童的生命特质。如果一个家长没办法通过其他方式和孩子连接,那就带他到自然中去,自然会帮助家长与孩子去疗愈缺失的连接部分。

  如何建立连接

  第一个方法:用心看着对方的眼睛,让眼睛透过眼睛产生心灵的连接。

  第二个方法:用心去听对方的言语,并透过言语听到对方的情绪。

  第三个方法:放松和调整自己的身体,并带着开放、尊重和接纳的身体。

  第四个方法:让自己的内心充满感受的去感觉对方的内在的感受,并让彼此的感受产生连接。(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