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排教育”没有普世价值
2013年09月12日
主讲:教育学硕士,广州市少年宫教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黄筱瀛。黄筱瀛老师长期从事幼儿综合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工作,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儿童书画作品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连续两年在《早期教育》(美术版)开设封底专栏,著有《成长树》、《美丽的家》、《心事瓶》等美术教案课例。
黄筱瀛:主持人好,网友好。
主持人:按照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观点,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几大类?
黄筱瀛: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里,会把父母做一个类型区分,最常见是分三大类,在这三大类的基础上还有更详细的区分,主要的三大类是权威性、宽容型、专制型。权威型的父母比较注重规则,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了有什么要求。
主持人:放任型呢?
黄筱瀛:让他自由自在,家长觉得你可以做什么就做什么,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做什么我都称赞,无论如何都是好的,无论如何都是对的,没有一个规则、要求,我们把这种叫做放任型。
主持人:还有一种专制型呢?
黄筱瀛:专制型,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虎妈”、“狼爸”那种,我的规矩是最重要的,你必须得听我的,我给你定了什么目标,说一不二,没得商量,实在不行就责骂,甚至是动手打,关闭,无所不用其极,这种就叫做专制型。
主持人:家长在家教方式上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他们的孩子会受到哪些影响?
黄筱瀛:如果纯粹给孩子一个很自由的空间,不受限制,这样会缺乏社会责任感,反而有一定权威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具备规则意识,所以在这三种类型的家长里面,权威型家庭教育的孩子可能最能适合社会的。专制型的,很有可能会出现两面态势的孩子,当着你的面我很听话,但是背着你就有反抗力,这种意识就会冒头。这种孩子可能他就会有很多两面态的行为,叛逆的行为也会有。
主持人:其实我挺好奇的,你说通过面对自己的家庭教养方式,再看一下身边其他家庭的教养方式,可能我们不是说完全的某一个类型,它可能会综合几个类型。
黄筱瀛:会,常常是会有综合,也会有一些摇摆不定,但是总是会倾向于某一种特色比较多,然后孩子就在这个关系里面互动,就会形成某一种跟你相处的模式,未必是靠性格,他会有一套模式来跟你斗智斗勇。
主持人: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黄筱瀛:对,然后把这套模式运用到对同学、对朋友、对老师。
主持人:所以说这个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孩子之后,对待社会以及处理人际关系这个方面。
黄筱瀛:对,很多关系的。
主持人:中国父母很多都信奉“以不容置疑的态度逼着孩子必须读书出人头地、必要时责骂与棍棒一起上”,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中国式家教”教养方式?
黄筱瀛:这个讲起来话长,我简单说一下。我们中国人过去观念里面是宗族,我们是以宗族为单位,我们有自己的家庙,有自己的族谱,所以中国人家庭观念非常重的国家。一个小孩子会不会看成是家里面的一个财产,他寄予的是全家人身上的希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背负给我这么多希望,你代表着我这个家族的未来,你跟我这个家族分不开,你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的成绩好不好关乎于我的家族好不好,所以肯定会有很多严格的管理加在这个小孩子身上,因为要想他能够让家族的期望发展。
主持人:也是基于祖祖辈辈望女成凤、望子成龙?
黄筱瀛:是的,你不是背负你一个人的事业,你背负的是一个家族。
主持人:所以应该是会有很多条条框框框在这个上面。
黄筱瀛:对。
主持人:那么长久以来,我们这种“中国式家教”教育下的孩子都有哪些益处?
黄筱瀛:我想讲得极端一点,我觉得基本上一些益处是外在的,他可能会表现得遵守纪律,表现得听话,表现得顺从。
主持人:您都是在用这个表现的。
黄筱瀛:是的,但是他自己内心很多东西我们是不知道的。可能你看到他拿到一个很好的学位,但是他内在是否幸福,他跟人的关系处得怎么样,他是不是觉得我活得很好,我觉得我打了一个很大的问号。
主持人:所以我们也想探讨一下,“中国式家教”背后孩子的缺失又是什么?对孩子造成的某种缺失。
黄筱瀛:昨天,我跟两个朋友聊天,其中有一位是我先生,他是在高校里面做心理咨询师,他提到这样一件事情,他说:近些年来,高校里面的青年自杀率非常高,而且自杀的,和我们过去的印象不太一样,以前是因为家境比较差或者失恋,这种自杀比较多。但是他们现在发觉很多自杀的是看起来他很优秀、学生干部、拿了很多奖、前途无量,反而是这种优秀的孩子自杀比较多。所以我们就感觉,在这个背后缺失的可能是一种健康的人格,还有一种经营自己幸福生活的能力,他对自己未来的一种乐观期待,他缺失了,他失去了一种自我寻找幸福的能力。
主持人:“中国式家教”管制下的孩子可能更关注的,无论是从社会还是从家长,可能更关注的是孩子外在的一些伶俐,但是忽略了孩子的内心和人格的形成?
黄筱瀛:是的。
黄筱瀛:华裔“虎妈”蔡美儿为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虎妈”的教育如今大获全胜:大女儿高中就读于全美最优秀的常春藤盟校,已获哈佛和耶鲁录取,已决定上哈佛大学。“虎妈”、“狼爸”类“勇站排头”,得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黄筱瀛:我觉得首先这些孩子他们本身就有很好的天赋,包括“虎妈”、“狼爸”来说,其实我觉得他们自身对自己的期望都是蛮高的,有一个比较好的经济条件,再加上一种高压政策,确实是用强化训练的话,的确多多少少,一百个里面总有几个成功的,所以一定是有的,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很高的。但是讲回来,这个成功,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他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主持人:“虎妈”和“狼爸”类的教养方式喜欢把父母对“成功”的定义强加到孩子身上?
黄筱瀛:对,看他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样的。能把自己喜欢的做起来,做好,这也是一种成功的方式,成功不只一种。
主持人:这个也是他进入到其他国家,然后才去反思到成功的定义?
黄筱瀛:是的,我们文化里面是有这种比较功利的导向比较多。
主持人:对,专制型的父母应该会把这些强制加在孩子的头上。
黄筱瀛:对,也是他们的经验导致的,他们一路走过来,经历了很多打击、挫折,所以他希望他们的孩子少走弯路。
主持人:在您看来,“虎妈”和“狼爸”的教养方式是否具有普世价值与推广意义呢?
黄筱瀛:我觉得不具备,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我一定反对这样的做法。
主持人:为什么?孩子的天赋不一样吗?
黄筱瀛:其实作为一个教育者,我看到太多父母自己伤痕累累,人并不像表面上看到得那么坚强,一个人表面光线,你常常看到的是美丽,他有大房子,他有很多的职位。但是假如你有机会深入了解一下,你就会了解到他离了婚,他跟孩子关系不好,他心里面伤痕累累,他有抑郁症。其实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这样的家长,所以我就越来越怀疑,这样一种成功的定义带给他自己什么了?因为他自己完成不了,他就寄予他的孩子。所以旁观者清吧,我所看到的就是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任何的推广意义。(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