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状元是怎么来的

2013年06月05日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它为什么叫“状元”而不叫别的呢?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恩准,这份状子里的头名当时叫“状头”。这本是朝廷官员在完成例行公事时使用的专用术语。后来人们觉得“状头”太不雅,于是改称“状元”了。

    科举考试选状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确定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进状元一开始就被授予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职。而明、清时期的翰林社会地位又特别高,担任宰相者一般都有翰林学士的头衔,所以翰林素有“储相”之名,因为这个职位比较容易接近皇帝,所以升迁的机会比同榜的其他进士要快得多。考中状元者,若有幸被哪个皇帝招为驸马,顿时会身价百倍,少不得光宗耀祖,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比现在的那些所谓的“款儿”、“腕儿”、“星儿”神气多了!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最后一次科考,共1282年间,历代共录取有姓名记载的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永徽七年的苏瑰和咸亨四年的郭元振,当时年龄都不满十八岁;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他一生参加科举考试几十次,直到七十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的夙愿!中国历史上虽然出了个女皇帝武则天,却很少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女状元。只有清朝太平天国时期二十岁的女子傅善祥,参加太平天国组织的科举考试而成为了“女状元”。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文人们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又别称“殿元”。又因其位居三鼎甲之首,所以也别称鼎元。但古代的状元并不全部是殿试的第一名。如唐朝的状元郑谷,当年殿试就不是第一名,而只是第八。清朝的科举考试对考卷文字书写的要求很严格,康熙皇帝更是酷好书法。康熙三十年的殿试,原拟吴昺为状元,但康熙皇帝喜欢第二名戴有祺的书法字,于是戴有祺便成为了钦点的状元。更有甚者,据《十国春秋》记载,五代时期南汉的“刘龑(yǎn)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故罗履先《南汉宫词》曰:“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来源: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