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辩驳有“六构之难”

2011年08月03日

    原文:善难者,务释事本;不善难者,舍本而理末。舍本而理末,则辞构矣。善攻强者,下其盛锐,扶其本旨,以渐攻之;不善攻强者,引其误辞,以挫其锐意。挫其锐意,则气构矣。善蹑失者,指其所跌;不善蹑失者,因屈而抵其性。因屈而抵其性,则怨构矣。或常所思求,久乃得之,仓卒喻人,人不速知,则以为难喻。以为难喻,则忿构矣。夫盛难之时,其误难迫,故善难者,征之使还;不善难者,凌而激之,虽欲顾藉,其势无由。其势无由,则妄构矣。凡人心有所思,则耳目不能听,是故并思俱说,竞相制止,欲人之听己;人亦以其方思之故,不了己意,则以为不解。人情莫不讳不解,讳不解,则怒构矣。凡此六构,变之所由兴也。然虽有变构,犹有所得。若说而不难,各陈所见,则莫知所由矣。——刘邵《人物志·第三章·第七节》

  译文:善于质问辩驳的人,能够抓住问题的重点,掌握辩论的主题;不善于质问辩驳的人,舍本逐末,不得要领。辩论时抓不住重点,这就是言辞上的缺失。善于辩论的人,会避开对方的锐气,抓住主题,稳住阵脚,等到对方理竭词穷时就进行反攻;不善于辩论的人,会抓住对方一点小失误进行攻击,以挫其锐气。这种小题大做挫对方锐气的方式,容易造成言语上的争斗。在辩论中善于捕捉对方失误的人,一旦发现对方有缺失,会直言指出对方错在哪里,但点到即止,不会得理不饶人。不善于处理对方失误的人,会紧咬对方的错误,穷追猛打,使对方难堪,如此一来,对方会有怨气。自己平时对某一问题经常思考,久而久之乃有心得,这种经过长期思考才得出的论点,很难在短时间内使别人理解。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容易产生埋怨的情绪。双方在质问辩驳时,言辞过激在所难免,善于质问辩驳的人,当对方因激动而离题时,会设法引对方回到主题。不善于质问辩驳的人,当对方言辞过激时不能冷静应对,反而火上浇油,到后来想返回主题时,已经形势不由人了。这样一来,正常的辩论就变成胡言乱语了。每个人在心有所思时就无法分心去听别人讲话。在辩论时许多人一方面在构思意见而听不进别人的话,一方面却又要求对方认真听自己发言。实际上当自己发言时,对方也在构思意见,而没有听清你说的话。如此一来必然产生误解。每个人都不想被别人误解,误解一旦产生,双方都会愤愤不平。

  以上所列举的六种缺失,是辩论时产生各种变化的根源。虽然互相质问时会有缺失,但仍会收到一些效果。如果只顾各抒己见而不质问对方,就不知道要辩论什么了。

  解释:刘邵在这一节中讨论质问辩驳的方法。他列举了六种常见失误,分别是辞构、气构、怨构、忿构、妄构和怒构,刘邵称之为“六构之难”。“六构之难”和过去已经讨论过的“九偏之情”、“七似之流”、“三失之说”都是辩论时使双方无法沟通的障碍,只有消除这些障碍,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据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