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和”原来是指两种宝物
2015年02月11日
“随和”常用来形容为人谦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词来源本不是出于“随”与“和”的字面意思,而是古时随侯珠、和氏璧两种宝物的并称。
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献给楚厉王的和氏璧已尽人皆知;随侯珠则是春秋时期随国的珍宝。“随候珠”、“和氏璧”,是春秋时期最珍贵的宝物,合称“春秋二宝”。战国时期《墨子》云:“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良宝也。”旧《辞海》在“随和”一条上注释说:“随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宝也,故随和并称。”
和氏壁被秦始皇制为玉玺,并一直传了一千多年,五代时不知所踪;随候珠则在秦始皇后即失去踪影。春秋二宝的命运令人嗟叹。不过此二宝并称的“随和”一词却流传了下来,并成为后人的日常口语。“随和”因为是二宝,因此被用来比喻高洁的品德,凡是具备高洁品德的君子都很谦和,因此又慢谩演変成谦和、和气之意。
在《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周老爷一帮人见他如此随和,大家也愿意同他亲近。”“随和”一词已有了谦和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