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秦晋之好

2012年07月17日

    秦晋之好原意是: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公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即晋献公。献公之父武公晚年娶了齐桓公女儿齐姜,而齐姜却与当时的太子姬诡诸有私情。姬诡诸继位后,把庶母齐姜娶为夫人,并生女伯姬及子申生。当时,秦国的国君秦穆公为求将来与中原友好,想与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联姻,便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女儿伯姬嫁给了他。这便是所谓“秦晋之好”的开端。

    前672年,晋献公讨伐骊戎,骊戎首领献其二女(长曰骊姬、次曰少姬)于献公,以此求和。献公欣然笑纳,率领大军载美人而归。献公回国后,宠爱二女,骊姬尤甚,一意孤行立骊姬为夫人,少姬为次妃。骊姬奸猾诡诈、献媚取怜,得献公之专宠。前665年,姐妹俩皆有喜,骊姬子名奚齐;少姬生子名卓子。子以母贵,献公隐隐有废申生而立奚齐之意。

    前656年,骊姬借口申生之母托梦,却在申生供奉于献公的胙肉中下毒。献公认定申生有弑父之心,申生有口难辩,畏罪自缢。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夷吾听闻申生惨遭奸人迫害,前往绛都询问。骊姬献谗:重耳、夷吾亦与申生同谋。重耳、夷吾听说后妈又将要陷害他们,便不辞而别,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

    前651年,年迈的晋献公驾崩,晋国内动乱,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史称晋惠公。

    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了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秦穆公为了笼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前637年,晋惠公病重,不能理政,命亲信往秦,告知正在秦国为人质的公子圉。公子圉闻惠公病重,怕父亲死后,君位被夺,便不带妻室,偷偷溜回晋国。惠公果然一病不起,不久薨逝。公子圉顺利继承父位,是为晋怀公。

    怀公之才,不及其父,更恐重耳回归,又再度大兴党狱。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大家不禁在思念:若重耳为君岂会如此?他的残暴统治遭到了国人的一致反对。昔秦穆公待怀公为上宾,怀公的不辞而别也惹怒了穆公。穆公便考虑再度插手晋国朝政,以图进取中原。而重耳则成为秦穆公的首选。   

    打听到重耳已经入住楚国,便派使臣公孙枝赶往,面见楚成王,要求见重耳。重耳听说秦伯要帮助他返国,喜出望外。随即便辞了成王,匆匆离开楚国,往秦国而去。

  来到秦国,面见秦穆公,穆公表示愿意辅佐重耳回归晋国,夺取君位,还要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文嬴(即嫁于晋怀公之怀嬴。文,重耳之谥,意为重耳正室;嬴,姓也。先秦女子用姓,故史称文嬴)嫁于重耳。重耳有些尴尬,毕竟是自己的侄媳妇。好在博学多才的胥臣引经据典,才让重耳勉强接受。另外,穆公又将其宗室五个女子作为陪衬一起嫁给重耳。重耳也不“挑食”,全额收编。穆公看着重耳如此明事理,更愿意支持重耳。   

    前636年开春,秦穆公委派公孙枝,率领秦军三千,护送重耳渡过黄河。到此为止,重耳已经阔别祖国长达19年之久。   

    重耳回国后,立刻联络早已埋伏于国内的亲信力量前来接应,在众人的簇拥下,重耳大军开到曲沃,朝于武宫,被众人拥立为君,是为晋文公。怀公逃亡高粱,不久在四面楚歌中被杀。

    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