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鲍叔牙把“窝囊废”变成“一代名相”

2014年08月13日

    《史记·管晏列传第二》: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代名相管仲对保举推荐他的鲍叔牙一番发自肺腑的的感激之言。

    中国古代一提到经营管理,就必须说到春秋时代的管仲。管仲(公元前725-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早年经商,后经齐国权臣鲍叔牙保举推荐,辅佐齐桓公。他执政四十年,一直担任相国,期间齐国大治,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被齐桓公尊称为“仲父”,并被人们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后人将其著作收编成书,名为《管子》共24卷,85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中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然而,就是这个奇才,当年却是出了名的“窝囊废”,在事业上留下很多不良记录:首先,工作能力差,他给齐国国君打工,被炒了三次鱿鱼(“三仕三见逐于君”);其次,他贪生怕死,三次指挥作战三次败北(“三战三走”);最后,他没有节操,辅佐公子纠夺国君之位失败后,同事召忽不屈而死,他却贪生怕死,忍受做囚徒的侮辱也要活下去(“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别人认为管仲这样的“窝囊废”,齐桓公为什么要用他?管仲的老友,早年和他一起经商的齐国权臣鲍叔牙却不这么认为,他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且还把自己的待遇让出来。管仲三次被炒鱿鱼,有人议论管仲真没本事。鲍叔牙说,不是因为管仲没本事,而是时机未到,没有遇到一个好领导。(“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管仲吃三次败仗,有人又议论管仲是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鲍叔牙站出来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是因为家里有老母在堂,有后顾之忧,万一管仲有个闪失,老母亲靠谁去奉养呢?(“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管仲忍辱做囚徒,鲍叔牙说他不是没廉耻,而是想要留得青山在,继续完成自己的雄图大略(“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后来的事情证明鲍叔牙没看走眼,他没有以一时的成败论人才。

    鲍叔牙懂管仲,更懂用人之道。人才能否施展才华,除了本身的素质,其实还有一个配置的问题。这些配置包括人事配合、信任程度、资金状况乃至家庭安置。管仲工作早期,周边元素都没有配套好,才华当然发挥不出来,显得窝囊,这就是所谓的“不遭时”。

    对人的关怀,对人才的使用,就是要解决其根本问题,懂其根本需求,不是说给个职位就行。鲍叔牙把握得很好,所以管仲感激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司马迁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在《史记》里讲,“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就是说,天下人议论起管鲍之交,并不是多么夸奖管仲的才干,而是纷纷对鲍叔牙善于识别人才大加赞许。如果说管仲是一匹千里马,鲍叔牙就是伯乐,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做伯乐就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