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春秋时代的母爱争夺战

2013年08月08日

    翻开儒家典籍《左传》的首页,或者《古文观止》的头篇,就有一篇母爱争夺战的案例,估计很多人也知道这个故事。

    天生的失衡:因为难产而失去母亲的爱

  这是一个贵族家庭,春秋时代北方的郑国王室。有两兄弟,天生就在得到母爱方面处于失衡状态。

  哥哥郑庄公,从母亲武姜身体里来到这个世界时,就给了母亲一个极其恐怖的经历,他的脚先出来,这就是让产妇毛骨悚然的难产。郑庄公也差点是这场难产事件的受害者,然而,母亲武姜却将这个儿子和那场恐怖的难产等同起来,认为这个儿子就是灾难。

  标记就是给他一个让他一生不愉快的小名:“寤生”,“寤生”即倒生,难产,设身处地想一想,郑庄公从小就被母亲和家里人“难产儿”地叫来叫去,心里会背负一种怎样的屈辱愤怒和不甘,他或许曾幼稚天真地向母亲索取爱,母亲却冷冷地推开他,说:“难产儿,妈妈烦着呢,一边去。”

  为什么一位母亲会这么计较儿子出生时给她造成的恐怖记忆呢?恐怕和武姜的身份有关,武姜出嫁前是一位公主,申国的公主,嫁给郑武公后估计又百般宠爱,出嫁前是公主,嫁出去之后还是公主的待遇,这样娇嫩的女子可能会很计较那些让她不堪忍受的恐怖经历,郑庄公算是碰上了,碰上一位公主般娇气任性的母亲。

  武姜若干年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叔段。这位母亲终于将自己吝啬了一段时间的母爱无私地施与给小儿子。

  后天的失衡:以掠夺来满足母爱

  郑庄公是嫡长子,他是理所当然的王室继承人,然而,他在母爱的范畴里,却是一位边缘人。现实中的继承人,母爱中的边缘人,这给郑庄公的心理造成了一种失衡;而在母亲武姜的眼里,小儿子叔段是王室继承的边缘人,却是她心目中的宠儿,这是母亲心理的失衡。母子的心理,都是失衡的。两种失衡心理,注定会交锋。

  母亲曾经要求老公郑武公立叔段为世子,未遂。郑庄公即位后,武姜觉得要改变她所认为的失衡局面,而改变的手段就是从大儿子手里索取,她一次一次地向大儿子郑庄公索取城池,所索取的城池一座比一座大,然后都送给小儿子叔段。

  母亲这种偏颇的做法,连旁人都看不下去了,郑国大臣苦苦劝谏郑庄公及时制止这种失衡的格局。郑庄公却只是淡定地回避,从未表现出一个被损害者应有的反抗姿态。然而,这种淡定似乎只是表象。

  表面而言,郑庄公表现出兄长应有的风度,母亲每为弟弟索求一次,他就答应一次,然而,从内心而言,他每答应一次,内心就滴血一次。母亲在家庭中表现出来的姿态越来越失衡,从而导致长子的心理也越来越失衡,流淌在他血管里的亲情之血,温度越来越低。

  失衡的矫正:重归母爱信仰的代价

  终于,事情发展到没法收拾的地步,武姜甚至拿到了京城大门的钥匙,准备和叔段里应外合,彻底剥夺哥哥,彻底成全弟弟。

  在谋略上完全成熟的郑庄公,挫败了这起由母亲和弟弟酝酿的阴谋,他在现实上胜利了:将弟弟赶到国外,将母亲流放到城颖。然而,在母爱的获取上,他却有深深的挫败感,对于母亲,他说出了一番让人觉得彻骨寒的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亲情之血,结冰了。

  此时的郑庄公,是不是失去了对母爱的信仰?其实不然,郑庄公内心深处对母爱的渴望一直没有停止过。后面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郑庄公后悔放逐母亲,说出去的狠话收不回,怎么办?难道往后的日子就在没有母爱的荒漠里度过吗?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心理辅导师:颍考叔。他为郑庄公那句“不及黄泉不相见”的狠话做了全新的诠释,挖一个地道,就当是在物理空间上的黄泉母子相见,有什么难题呢?郑庄公母子和好了。

  其实,没有人不在乎母爱,所谓的冷漠,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在乎。(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刘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