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支教老师心系山区孩子获社会爱心回报
2013年03月10日
陈长富,一名贵州支教老师,为让山里更多孩子能走出去,他一直扎根山区爱心小学教书。可是,陈长富年仅2岁的女儿却患有先天性耳聋。为帮助他的女儿走出无声世界,南京社会各界伸出了援手。
“学校里,连我只有5个老师。”陈长富所在的贵州德江复兴镇蒲村小学,位于德江、思南、凤岗三县交界处,海拔一千多米。大学毕业后,陈长富放弃了留在贵州德江县城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山区支教,“只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2010年,他被调去更为贫困的蒲村小学做校长。“刚去那会儿,学校里只有一排6间的破旧平房。”其实,条件相对优厚的镇政府、镇小学,都曾向他伸出过橄榄枝。“走了,孩子们怎么办?”陈长富说,在哪儿工作都可以,但他更想让山里孩子走出大山。
陈长富做的一件事,就是改善孩子们的上学环境。在他的努力下,最终争取到了来自浙江的50万善款,将学校改头换面。
为了长期留在山区支教,他和当地教师杨艳结婚,一年后生下女儿陈骊锦。一家三口,其乐融融。陈长富本以为艰难的日子暂且过去,然而,女儿一岁多时,陈长富发现爱女只对旁人的肢体语言有反应,似乎听不到声音。经贵州省人民医院专家会诊后,诊断为重症耳聋。
为了女儿能走出无声世界,陈长富带着女儿到遵义、重庆、贵阳等地的医院检查治疗,一家人花尽了所有积蓄,还欠了十几万元债务。在德江,没有专门的聋童幼儿园,为了节省开销,陈长富一直亲自为女儿语训。大半年时光,女儿陈骊锦终于学会叫爸爸为“巴巴”了。
当地村民对陈长富满怀感激,当他们得知小骊锦重度耳聋的消息后,今年初还组织捐款,一共筹得1702元,送到了陈长富手中。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长富打听到,做人工耳蜗手术可以将听力恢复到95%左右。可这种手术要到南京去做,需要几十万元的费用。深感绝望的陈长富改了自己的签名:“女儿加油,我想帮你寻找声音,早日走出无声世界”。这几句话,被南京公益组织“点点助学”的发起人、25岁的毕玉婷无意看见,这一组织一直致力于资助德江贫困儿童。
“点点助学”立即与南京雨花婷婷聋童幼儿园取得联系,雨花婷婷聋童幼儿园同意免去小骊锦三年康复训练的费用,以最大的爱心接纳这个贵州女孩。同时,“点点助学”还帮助小骊锦申请了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努力争取免费手术的机会。至于检查费用等其他缺口,团队表示,将在后期以义卖的形式尽力筹措。“陈老师对学生的付出、村民对陈老师的感激……这一系列的爱,打动了我们,所以我们决定接过爱心接力棒,在南京为孩子寻找‘有声世界’。”毕玉婷说。
3月7日,陈长富夫妻带着小骊锦乘火车南京为女儿寻找声音。晚点一个多小时的K156次列车一停靠在南京火车站一号站台,早已等候在此的“点点助学”爱心网站工作人员,马上前往列车9号车厢迎接陈长富一家三口。
3月8日中午,小骊锦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幼儿园,她怯生生地躲在了妈妈身后观察着。陈长富则向老师们叮嘱着:“小骊锦自己会上厕所了,自己会洗脸了,但因为没法和人正常交流,有时会发脾气……”怕孩子哭闹,夫妻俩决定在孩子晚上睡觉以前,离开幼儿园。但临别时,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还是让这两人跟着一起哭了起来。在接下来的3年中,陈长富和妻子只有在寒暑假才能来看望女儿;平常委托幼儿园的老师和“点点助学”的志愿者们全权照顾。32岁的陈长富眼睛通红,“山里还有孩子,我不回去不行”。
3月9日下午,陈长富夫妻俩已经上了回贵州的火车。陈长富又改了QQ签名,“女儿再次踏上了寻找声音的征程”。网友纷纷祝福小骊锦——
爱菲琳:这将是你人生中一段崭新的旅程!美好的明天等待着你!加油宝贝!
吉祥double如意:我们一直都在你身边,加油,宝贝!
爱情观光小客:骊锦 ,在这个世界,爱不仅仅是你看到感知的唇语颤动,更是那震动你心灵的天籁之音。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