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中国红十字会对十大领域红十字志愿者进行表彰

2012年12月07日

    为期三天的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暨宣传工作会议昨天(12月6日)落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等方面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的13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郭明义(前中)、章金媛(前左)、潘德邻(前右)在领奖台上

    会上对一批长期在服务于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艾滋病防治等专业领域的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进行了表彰。郭明义、章金媛、潘德邻获“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特别贡献奖”;张勇、王骁宙、魏勇生、郑洪来、刘凤英、陈旭、邱宏锐、傅强、王文清、杨曦、潘庆伟、张臻、濮存昕、张普照、杨东文、康辉、孙暄、李万升、谢东祥、李永南(韩)等分别获得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预防艾滋病、遗体(器官)捐献、红十字精神传播、筹资劝募、国际志愿服务等领域的红十字志愿服务专业贡献奖;赵翠娥、孙克武、梁雪安、邹德凤、崔永元、郑方、卓先顺、王辉、卜一峰、任抗战被评选为杰出红十字志愿者;北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协会、天津管理中心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爱心之家”等6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由于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杰出贡献被评为优秀红十字志愿服务队。

    此次获奖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22岁,有坚持志愿服务数十年的下岗职工,也有热衷公益、捐款数百万的企业家,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社会名人,也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基层人士,有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专业救援队,也有在贫困地区辛勤耕耘的乡村医生,集中体现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红十字志愿者在红十字会倾力打造的志愿服务平台上做出的突出贡献。

    赵白鸽在会上作了2008-2012年全国红十字系统志愿服务与宣传工作报告。报告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和宣传工作,提出了未来几年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重点任务。她指出,近五年来,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融入全国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按专业、分领域”的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架构初步形成,涌现出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嫣然天使医疗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之家、“志友”等品牌志愿服务队;扶持培育了“家庭小药箱”等一批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有力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她说,过去五年来,全国红十字系统宣传资源进一步整合,宣传合力进一步加强,初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多种类、立体化”的红十字大宣传格局;总会和各地红会通过影视剧、出版物、公益广告等形式积极传播人道价值理念,建立红十字培训教育基地,红十字文化传播平台进一步拓展;全国各级红十字会精心策划并打造出“博爱家园”、“博爱送万家”、“微尘”、“999”、“小天使计划”、“心灵阳光”、“人道万人行”、“绿色家园行动”、“博爱青春”等一批惠及社会、影响全国的特色品牌项目;积极拓展和维护媒体关系,自有媒体平台建设得到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有所突破;逐步建立、完善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宣传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赵白鸽还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2013年的宣传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

    华建敏作重要讲话。他说,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首先向全国志愿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由衷的敬意,并对获得表彰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表示祝贺。他指出,广大红十字志愿者身上体现的是行善积德、关爱生命、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这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国际红十字运动宗旨的体现。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频发,当今世界人道需求急剧增加,特别需要志愿服务。志愿者既是人道行为的实施者,又是人道价值的倡导者;志愿服务既是实施人道救助行为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人道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华建敏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志愿服务工作放在红十字会工作突出、重要的位置。“红十字的宗旨和理念要用行动去体现,一步实际行动超过一打行动纲领。”华建敏说,行动的主体就是基层红会和红十字志愿者。中国的红十字会要发挥政府人道领域的重要助手、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有生力量和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作用,归根到底都需要依靠志愿者来实现。红十字会要在全国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同时,立足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志愿者的凡人善举,弘扬主旋律,带动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

    华建敏要求,各级红十字会要顺应时代要求,适应民众需求,把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他说,首先,要吸纳更多的有志于人道事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不仅要有专业志愿者,还要注意吸纳青少年和退休老年人,他们是很有潜力的志愿者队伍。其次要加强培训,提高志愿者工作能力,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特别提倡有条件的省(区、市)积极建设应急制水、公共卫生、心理救治等专业领域的志愿者队伍。三是要打造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各省要结合实际,集中培育几个有突出实效、有影响力的品牌。四是要加强和改善对志愿者的保障条件,保护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并推动从立法上改善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环境,让好人善举得到法律的保护。五是要完善激励机制,营造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