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庆祝第28个教师节 广西表彰518名优秀教师

2012年09月07日

    第28个教师节即将来临,2012年教师节广西优秀教师表彰会昨日(9月6日)在自治区教育厅举行,广西区党委、人大常委会、自治区政府、政协四家班子领导参加了表彰会。

    今年受表彰的广西优秀教师共518名,包括100名“特级教师”、300名“八桂优秀乡村教师”、100名“自治区优秀班主任”和18名“广西高校教学名师”。

    受表彰的教师代表中,有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师李晓——任教已近30年,从当年的初入行到爱上讲台,李晓老师深深地感到教师职业是幸福的职业;有来自百色民族高中的班主任老师肖有福——这位为和学生打成一片,搬进男生公寓楼,和学生同吃同住的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爱;还有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中心小学教师刘芳华——28年的教学生涯,让刘芳华老师沐浴在甘为人师的幸福光环里,用满腔爱心凝炼教书育人的心语,铸人心魄,锤炼师魂,在许许多多留守儿童或农村孩子的心中,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这些特级教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八桂优秀乡村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身上,集中体现着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他们用无怨无悔的坚守,诠释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责任。

    广西自治区有关领导在会上向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并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对全区广大教师提出了4点要求:一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三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四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昨日,广西自治区教育厅还举行了2012年师德论坛暨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2012年“最美乡村教师”候选人黄业珍、201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卢克焕、曾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的王春秋3位优秀教师向与会者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一人一校干了28年的“老师妈妈”

    一位执着坚韧的乡村教师,28年坚守深山,精心教书,潜心育人,她手中攥紧的教鞭,为山里孩子撑起了一片天。她,就是广西北流市六麻镇上合小学水表分校女教师黄业珍。黄业珍的父亲曾是水表分校的一名教师,18岁,她从父亲手里接过教鞭,开启了自己无怨无悔的育人生涯。

    2009年9月新学期开学,已到上学年龄的小明龙却没能走进课堂,6岁的他是先天性残疾,少一条腿。看着村里其他孩子都有学上,他便爬到学校躲在窗下偷听黄业珍上课。黄业珍发现后,走到墙脚问:“你怎么了?”小明龙胆怯地说:“我,我想读书。” 那一刻,黄业珍眼睛湿润了,一把将小明龙抱在怀里。从那以后,教室第一排多了一个学生和两根拐杖。小明龙上学没人接送,黄业珍便背着送他回家。不久后,小明龙就直接改口叫她“妈妈”了,从此她多了一个“儿子”。

    山沟沟的启蒙教育,就像刀耕火种,艰难而充满渴望。一人一校的复式教育,黄业珍坚持了28年,从未缺过一次课。山村小学教学设备匮乏,黄业珍用毛笔抄写下乘法口诀表、生字表、背书表精心裱糊在教室墙壁上;水表分校门口,学生们上下学都会经过一座3米长左右的桥。每天早晨6时30分,黄业珍就会在桥头等学生,然后牵着学生一个一个过桥……

    28年来,黄业珍获得了多项荣誉。今年1月,她被评为“2011·知识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今年还成为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评选的候选人。

    在昨日的事迹报告会上,黄业珍深情地说:“我把学生当成我的孩子,所以他们把我当妈妈!”

    “世界试管双犊之父”乐当孩子王

    在中国的地图上,广西有山有海,唯独没有大片的草原,而广西的动物繁殖科研成果多次夺取全国乃至世界第一。这一切,与一个人有关。他,便是广西大学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动物繁殖研究所所长、201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卢克焕。

    卢克焕对牛情有独钟,一生致力于牛的研究,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早在1988年,就因成功研究世界首例试管双犊而名扬于世,被誉为“世界试管双犊之父”。

    做了一生的科研,教了一辈子书,卢克焕最爱的是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也是“老师”这个身份。2007年9月,卢克焕从学校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当上了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在64岁“高龄”时成为了广西大学有史以来年纪最大、资历最深的班主任。

    如今,已经67岁的卢克焕,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他依然在自己热爱的教书育人事业中奋斗不息,乐当这个孩子王。他和学生打成一片,有的学生还亲切地称他为“卢哥”!

    首创残疾人“阳光心灵”职教模式

    曾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的王春秋,是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30年的职教生涯中,他大胆创新,首创残疾人“阳光心灵”职教模式,让残疾孩子与普通中职生一起学习。2007年,王春秋采取世界先进的残疾人教育模式——“全纳式教育”,开始大规模招收残疾生,成为广西第一家招收残疾职业学生的普通中职学校,走在了广西职教界甚至全国职教界的前列。

    王春秋将肢体及部分听力残疾的学生安排在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中餐烹饪等9个专业中随班就读;他还将大部分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生们独立编班,由专门的特教老师带班管理。所有的残疾生与健全的同龄人在同一个环境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障碍沟通。

    残疾人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不仅要让他们学到技能,还要让他们收获心灵的阳光!”于是,他开创实施了“塑造残疾学生健康心灵、培养残疾学生坚强意志品格、学习一门技术创造幸福生活”的开放式“残疾学生职业教育阳光工程”。

    目前,该校招收的残疾人学生达600余人,已有4届残疾学生顺利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他说:“我最自豪最得意的职业教育,是培训了残疾孩子,让他们学到了技术,变得自信自强了。而每个残疾生背后是一个家庭,加起来就是几千人的幸福,我觉得很欣慰!”(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