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启动2012年残疾人文化周活动
2012年09月07日
昨日(9月6日),2012年北京市残疾人文化周暨“心力量”残疾人阅读会在西城区正式启动,多项惠及残疾人读书活动的举措一并出台。创作《失去双眼,重组世界》的法国盲人作家于格·德·蒙达朗拜尔在现场与在座的400多名残疾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并告诫大家,“真正的敌人,不是残疾,而是恐惧。”

据悉,北京西城区将免费为残疾人开放辖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并提供无障碍服务;组建文化助残志愿者队伍,为盲人、重度残疾人提供“面对面朗读”的家庭文化服务等;还将邀请残疾人参观白塔寺、鲁迅故居、宣南文化博物馆、郭沫若故居,并由助残志愿者进行详细讲解。下一步西城区残联还将协调更多的私人博物馆向残疾人免费开放。据北京市西城区残联理事长李秀荣介绍,西城区此次以阅读会的形式为辖区各类别残疾人搭建阅读交流平台,希望喜爱阅读的残疾人朋友和健全人能够共同加入到心力量阅读会微博,一起分享阅读乐趣。
在启动仪式上,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吕争鸣希望各区县学习借鉴西城区的经验,在全市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场馆为残疾人免费开放并提供无障碍服务,组织残疾人走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参加讲座、实地参观、读书阅览,动员社会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助残”活动,开展电影赏析和读书征文活动,利用街道文化中心、温馨家园等图书资源,积极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心力量”残疾人阅读会的成立受到了社会广泛的支持,包括中信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为阅读会捐赠了图书,还有相关单位捐助了运营基金。

法国盲人作家于格·德蒙达朗拜尔携著作《失去双眼,重组世界》来到现场。该书被称为法国版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诚实、坦率的态度记录了一个画家失明后的挣扎、疼痛与煎熬。于格·德蒙达朗拜尔的豁达和幽默打动了台下的不少残疾人朋友。于格·德蒙达朗拜尔将9月刚刚出版的中文版《失去双眼,重组世界》赠给刚刚启动的心力量残疾人阅读会。
于格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盲人作家,1943年出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的一个五代军宦的贵族家庭,在18世纪的古堡中成长。20岁时,他抛开优越的生活,去闯荡世界。在美国期间,他拍纪录片、画画、写作。1978年某日,两名暴徒袭击了他在纽约的住所,用硫酸烧毁了他的眼睛,他不幸成为盲人,时年35岁。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探索世界的脚步,他在绝望中挣扎、苦思、追索,终于重新回到生活中,并带来了好几本著作。其中《失去双眼,重组世界》呈现了他探索的整个过程。
昨天,他一身休闲装出现在活动现场,白色上衣,米色毛衫随意地搭在肩上,从头到脚一派老派法国贵族范儿。“我这次不是骑马来的。”他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开场,他从小接受贵族教育,熟谙马术,失明后依然坚持。
他眼睛上戴的一副用钢铁制成的眼镜也引起了主持人的注意,事实上,在所有的照片上,他都戴着这样一副眼镜。他解释道,从前被一些尖锐的物体不小心伤到眼睛,所以设计了这副特殊的眼镜,“就好像汽车前面的保险杠。”
和天生失明的人不同,突然间不得不迎接“黑暗”世界对很多人来说,是最难的。于格说,在失明这件事情发生20个月后,他终于有了力量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通过自己的书,他希望告诉大家,你要怎样重组你的世界,以及回到生活中来。“生命就像一份珍贵的礼物,生命只有一次,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热爱它。”
对于主持人问道,现在依然还坚持骑马是不是刻意要去证明什么,他说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一个盲人还能够骑马,在画面上,那就像一场戏一样,但是其实这对他来说并不是最难的,因为他从小就开始骑马,真正困难的地方,是克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