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暑期医疗扶贫活动在青岛开展
2012年07月30日
健康调查、检查身体、发放免费药品、提供义诊……7月27日,全国大学生暑期医疗扶贫项目正式在山东展开,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青岛大学医学院等院校的89名大学生及老师,从青岛出发奔赴革命老区临沭进行医疗扶贫。本次活动由李嘉诚基金会赞助,今年首次由青大医学院承办。
据了解,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大学生暑期医疗扶贫始于1998年5月,旨在为得不到起码医疗的贫困病人提供急需的医疗服务,截至2011年底,李嘉诚基金会已累计捐资超过2100万元。
26日上午,在启动仪式上,医疗扶贫行动前总负责人、原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孙德麟教授,将30个轮椅交给临沭县玉山镇苍盛社区第一书记孙卫国,这些轮椅将提供给当地双腿残疾的农村居民。
孙卫国是青大老师,被选派到临沭当第一书记,他这次和另外两位同事“牵线搭桥”,联系到爱心医疗队赴临沭县进行医疗扶贫。“我们事先对镇里的3个大村进行摸底,发现有近30位双腿残疾农民,他们都不舍得买轮椅。”孙卫国表示,这些残疾农民忍受着身心煎熬的痛苦,医疗队在出发前专门采购了30辆轮椅,帮助残疾农民恢复生活信心。
27日下午,医疗扶贫队来到临沭县玉山镇前穆疃村村大院时 ,现场早就被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为了让村民们都能看病,有的队员顾不上喝一口水连续坐诊两个小时。
为多接诊患者很少喝水
当天,扶贫医疗队为村里幼儿园捐赠了文具和运动器材,并且给行动不便的村民免费提供了六辆轮椅。
内科、外科、眼科……记者当天在现场看到,村大院外面医疗团队学生们承担着测量血压和引导员等简单的工作,而在村委会腾出的一间房屋内,身着白大褂的专家们已经开始紧张有序的展开工作。
“医生我这个眼睛老是流泪是怎么回事?”记者看到,原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唐慧明教授在一名队员的帮助下一刻不停地接诊,在她面前的队伍已经排成了一个长龙。“这个给你开眼药水和眼药膏配合着用,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当天高温之下,医生们被村民围着室内更显闷热,但很少有医生喝水。“我们本来就来晚了,要赶紧给患者看病要紧,顾不上。”一名医生告诉记者。而在室外,由北京大学医学部、汕头大学医学部、青岛大学医学部等10所院校和香港特别参与者组成的队伍正在进行了量血压等工作。“我怕上厕所耽误给他们量血压就一直没有喝水。”来自青医附院的曾响一会叮嘱村民要饮食要清淡,一会又看着有点气喘的村民说歇会再量,俨然一个小医生。
老教授到病人家问诊
对于不能前来现场的重病患者,医疗扶贫行动的前总负责人、原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孙德麟教授直接带着学生前往患者家中问诊。当天下午4时 10分许,记者跟随他来到村民赵康玉家中。
“这个病得了多少年了?”“冬天的时候好过吗?”孙德麟教授先是让赵康玉拿出家中的病历查看,进而把脉听诊。记者注意到,在结束问诊后孙德麟并没有立刻离开 ,而是在门外指导学生。“我们到家中问诊不仅仅是看病,还要询问家庭状况,我们来做医疗扶贫要将家庭困难医疗有难度的患者情况记录下来,如果有住得近的医疗团队可以定期过来帮扶。”孙德麟说道。
八旬伉俪致力访贫问苦
7月27日当天,在统一穿着医疗扶贫队服的队伍中,两位一直忙碌的老人很是引人注目。记者采访了解到,他们分别是医疗扶贫行动前总负责人、原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孙德麟教授和原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唐慧教授,一对伉俪今年80岁同龄,退休后一直致力于医疗扶贫行动。
“我现在每个周末都要去汕头周围的农村去进行医疗扶贫,每隔一个月或者是一个半月就要出一趟远门,到偏远的山区帮扶。”孙德麟告诉记者,自从他退休后就一直专业扶贫,虽然已经80岁还经常会开着车上高速,到一个地方后会合当地的合作单位联系,进行医疗扶贫。
据了解,1992年,孙教授放弃了美国方面提出的绿卡、地位和每月7000美元的收入毅然回国。回国后,孙教授一直在想办法筹划一个医疗扶贫队,专门到贫困落后的山区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李嘉诚提出的‘为贫困人民服务’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样我们医疗扶贫办公室就成立了。”
“虽然我们年龄大,但是我们跑得动。”孙教授告诉记者,他们将会一直在扶贫的道路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