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免费培训养老护理员 推进养老服务专业化
2012年05月03日
近日,广西第一期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班的35名学员,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经过一科理论测试和两科实践操作的考核,她们将获得国家初级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是完全没有资格限制的培训。记者了解到,第一批学员中有以护理为职业者,有只是为了照顾父母者,也有热心公益者。据介绍,这项由中央财政直接拨款的培训工作,旨在推进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化和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的建设。
免费培训养老护理员
5月28日下午,在位于南宁市仙葫大道的广西八桂女子就业服务中心培训点,35名学员正在接受考试。记者观摩了其中马蹄形枕洗头的实践操作。这项考核模拟给完全失能的老人洗头,护理员要在其脑袋下方垫一个马蹄形枕头和防水布,过程要求试水温、遮眼睛、棉球塞耳朵,每进行一步都要呼唤、告知老人等。该中心主任陈红岗说:“这不仅是一次洗头,也是和老人沟通的过程,要让老人在心理上认同。”
据介绍,这次培训是完全免费的。作为承接社会养老服务项目之一,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向广西八桂女子就业服务中心拨款50万元,再加上自治区相关部门的配套费,在年内将培训500人。
项目并不局限在南宁。陈红岗说,如果南宁之外的城市组织报名人员超过30人,他们可以组织专家到当地进行培训。
“中央财政直接拨款到广西的一个民间组织,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自治区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梁维平局长说,以前类似的培训项目,肯定是由政府机构来操作。现在则是政府拨钱,民间组织办事,相当于政府在购买服务、下放职能。
学员中有社工、市民
在首批学员中,记者接触到了两类人:学习技能回家照顾老人者和热心照顾老人的社会志愿者。相对来说,她们所占比例很小,但也是一个动向。
48岁的武鸣县妇女曾翠兴,今年离开了她工作了半辈子的当地农资公司装卸工的岗位。她参加了这次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但还没有出去找工作的打算。她的父亲血压低不能站立,已卧床一年了,她想学习之后回家照顾父亲。“学了之后,知道我们以前的照顾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她说,一般的照顾老人,也就是喂喂食、擦擦身,但培训班上,她学到了许多沟通、交流方面的知识。
41岁的黄琳菲女士是一名志愿者,她无数次前往各种福利机构、养老院护理老人。但她没有专业知识,所以这次非常积极地参加了培训。她说,做社会公益光靠热情和善心还不够,还得掌握专业技能。
陈红岗说,培训人员分4种,分别是家庭照顾者(如曾翠兴)、低龄老人照顾者(比如60岁老人接受培训,回家照顾80岁老人)、养老护理志愿者(如黄琳菲)以及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就业弱势人员。
养老护理员将职业化、专业化
在这里能学到什么?眼前的这几名中年妇女,都认为培训教给了她们许多。“老年人不但要照顾生活起居,还要注意心理沟通。”她们讲起这些头头是道。
一名54岁的农村妇女几年前出来做保姆,帮人家照顾老人。她说,出来前觉得这事很容易,经历之后才觉得不简单;以前处理事情是“碰到什么处理什么”,学习后知道要统筹安排、提前介入。“我以前遇到个老人,牙都掉光了,有一天居然说想吃煎饼。我苦口婆心跟他说吃了不消化,老人听不进去。现在课堂上我跟老师学了沟通的方法,跟老人光讲道理没有用,跟他说知识,他就听了。我想想也是这样的,老小孩嘛!”她深有体会地说。
“农村妇女年纪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对老人的照顾也多数停留在生活照料上。经过培训后,她们可以更好地照料老人,并且让老人也觉得舒适。”陈红岗说。
这就是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工作的作用。梁维平介绍,这一工作很快将全面推开。
承担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工作的,主要是广西社会福利院。“今年要做5期培训。我们的养老护理员大部分都很不专业。”记者从这里获悉,广西拥有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不超过30人。
养老护理员将学习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和老年人护理基础知识,还将学习清洁卫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睡眠和饮食、排泄照料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等,还包括安全保护、口服用药、观察、消毒、冷热应用、护理记录、临终护理和急救技术等。通过培训,使护理员能够系统掌握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以及一些常见的养老护理知识。(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