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开办“农民田间学校” 培养新型农民
2012年04月16日
4月14日,由内蒙古扎兰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办的“农民田间学校”在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哈拉苏小学校正式开班,来自大兴村、双北村、道南村、东窑村等4个村的百名科技示范户成为今年春季“农民田间学校”的首批学员。

在开班仪式上,扎兰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向每位学员发放种植、养殖、水利、布病防控等实用技术知识手册。同时,农牧业局、种子管理站、动物检疫所、农技推广中心、疾控中心等部门的专家就相关惠农政策和有关农牧业技术向学员进行了详细讲解。其中万寿菊、黑木耳、高产玉米、测土配方、奶牛饲养和布病防控等种、养技术讲座最受农民欢迎。
据了解,作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畜牧业生产大县的扎兰屯市高度重视“农民田间学校”开办,2011年起就在5个乡镇成功的开办了五所“农民田间学校”,有120名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养殖大户成为“农民田间学校”首批学员,毕业后,这些学员成为当地科技示范户、农村种养能手、乡土专家,掌握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进而带动本村及周边近3000户农户使用先进技术。
扎兰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位主管“农民田间学校”的负责人高兴地说,过去,农民种田凭经验、靠老天,耕作方法原始。年景好了多打粮,一遇灾害就减产。通过采取开展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活动进行培训,不仅可以强化农民科技种田观念,也会使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学会农业科技知识,从而增加种田的科技含量,其结果则是农作物增产,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同时能够引导农民积极配合扎兰屯市实施的重大农业项目,特别在高产创建项目和科技示范县项目中,参加过“农民田间学校”的农民都能将所学的先进农业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真正做到将科技的转化为生产力,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扎兰屯市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06亿斤,首次进入国家20亿斤产粮大县行列;牧业年度牲畜存栏364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达到12.5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15元,增长22%。
据悉,扎兰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今年在大河湾镇、南木鄂伦春民族乡等乡镇开办五所“农民田间学校”。让“科技示范户”走进课堂,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