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农村居民住上“保温房”
2012年04月12日
近日,在北京顺义大孙各庄东华山村,农宅节能保温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村民李立兵家的小院里,看着自己的老房子装上整洁明亮的塑钢门窗、披上保温材料新“外衣”焕然一新的样子,他不由得感慨道:“以前冬天天冷的时候,室内自来水管都会结上冰,家里的土暖气烧起来,屋里也就12度左右,现在好啦,经过这次改造,我们家冬天都不用使劲儿烧暖气,也能有18度的室内温度了。真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住上这么舒适的房子,政府补贴我们家20000元,我们自己才花2000多元钱,住着舒服,还节省了开支!”
据了解,大孙各庄镇东华山村作为顺义区5个农宅节能保温改造试点村之一,镇党委政府与顺义区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由镇职能科室与村两委成员组成的协调小组,前期动员期间,在东华山村挨家挨户的走访,详细向村民们介绍农宅改造的各项优惠政策,指导村民签订改造协议;工程推进期间,严抓落实,工作人员每日早7点开始,在全村170余户中抽查进展情况,保障工程质量,预计5月底全村170余户农宅改造工程将全部竣工。
面对采访的记者,东华山村党委书记徐启立也兴高采烈的介绍着:“这次的农宅改造真是党和政府为我们农民谋实事啊,看着村民们住上舒适的房子,我们村委会打心眼里高兴啊。住上这样的房子,我们村每年每户都能节约标煤1.5吨,能省下1500多元,全村170多户就是减少支出30万,少用将近300吨煤,区里环保部门给我们算过,这样一年就能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77吨,二氧化硫23吨,氮氧化物、硫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近10吨,真是既节能又环保,让百姓得实惠。”
北京从今年3月1日起实行严格的建筑节能改造备案验收,为此,全市启动20万套的农宅改造,展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农宅保温改造工程。
农宅改造以全部新建或分部位改造两种方式进行,包括房屋墙体、门窗、屋顶等主要部位。改造将由农民自愿提出申请,既可以进行单项的节能改造,也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与抗震加固以及其它新农村建设项目结合进行,进而减轻农民负担,扩大农宅节能加固改造的效果。改造后,农宅可达到65%的节能标准,相当于目前北京市城区新建住宅的保温标准,在无人工采暖前提下,室内温度能提升至少5到6摄氏度,达到八度抗震设防。
为进一步提升农民参与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政府对改造予以奖励,跟以往不同的是,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市政府按新建翻建及改造每户2万元,单项改造每户1万元的标准,对区县政府予以奖励,再由区县政府确定发放到农户的资金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