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健康卡开始发放 推行全国就医一卡通
2012年03月01日
今天(3月1日),卫生部会同河南省政府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辽宁锦州市、广东佛山市政府,同步举行居民健康卡首批试点地区发卡仪式。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王国强、刘谦、尹力分别出席了4地活动并讲话,当地省级、市级政府领导,以及卫生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活动。

居民健康卡主要有四项功能。一是身份识别;二是跨机构就医一卡通。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各类业务应用数据库进行交互处理,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逐步实现全国就医一卡通;三是存储基础健康与主要诊疗信息,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居民健康卡作为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联结载体,支撑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在各系统间的共享交换。还可以脱机存储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有关信息,满足异地交换共享和社区及居民健康管理的需要;四是新农合费用结算与扩展功能。支持金融等扩展功能,如与金融机构联合发卡,用于金融结算等。
据了解,居民健康卡从功能上将逐步统一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和医疗机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方便居民预约挂号,方便查询疫苗接种记录、既往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以及开具处方、治疗工作,进行费用结算。同时,有利于转变原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减少重复检查,减少患者就医排队次数,缩短候诊时间,改善就医感受,积极促进 “看病难、看病贵” 的缓解和医患关系的改善。

陈竺在河南省的启动仪式上表示,居民健康卡建设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将卫生信息化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和技术支撑,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医改规划也对加快卫生信息化发展作出了部署。卫生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从资金投入、专业人才培养、专门机构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卫生信息化快速发展,使居民健康卡建设成为信息化直接服务于城乡居民的一项成果,让居民健康卡真正成为医疗卫生人员和人民群众的“连心卡”。
陈竺强调,居民健康卡建设是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的德政工程,对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控制医药费用,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和医患关系,为群众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卫生信息化总体框架中,居民健康卡是联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以及国家、省、地市县3级卫生信息平台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金钥匙”。发放居民健康卡仅仅是这项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下一步让群众能用得上、用得好,方便居民享受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行个人健康管理,实现参合农民即时结报。

陈竺要求,试点地区要建立完善领导机制,成立居民健康卡专门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确保居民健康卡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积极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相关应用系统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知卡、用卡环境和社会氛围,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持卡就医的方便、快捷和实惠。积极探索与市民卡、金融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做到“人手一卡、服务一生、卫生通用、开放兼容”。
“发放居民健康卡仅仅是这项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下一步让群众能用得上、用得好,方便居民享受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行个人健康管理,实现参合农民即时结报。” 陈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