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救助基金在北京成立
2011年12月25日
西双版纳民族服饰孔雀裙展示了精湛的刺绣工艺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推出的创新型基金项目中华传统文化救助基金,于2011年12月25日在北京宣告成立。我国文化界多位老部长和国家级书画名家到会热烈祝贺,并献上10多幅高品位书画作品。
中华传统文化救助基金确定其活动宗旨为:研究、保护、传承、弘扬。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切实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全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救助基金的基本用途在于:
资助濒危传统文化项目重建与发展,对传统文化项目中具有重要开发价值而又急需救助的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作品、产品,多方筹措救助资金,及时进行救助。
积极开展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特别是对那些传统手工工艺,稀有戏曲等进行救助,帮助老艺人、老技人改善生存状况,开拓发展空间,避免发生人亡技亡的严重后果。
资助从事传统文化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广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调研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择机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基地,集中人、财、物力,对传统文化的若干领域,开展系统全面的创新型研究。
协助中华传统文化项目走出国门,开展国际交流,为推进和谐世界发展承担应有之责。
据介绍,中华传统文化救助基金启动总资金为100万元。明年春节后,基金将对云南、贵州等地的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品传承人的延续以及产品救助与开发进行资助。
贵州编织工艺品鸟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