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老区打造“一元宿舍”化解农民工住宿难
2011年12月06日
“出来打零工的人里很少有在意住的干不干净、饭菜热不热乎的,能有安全的地方睡个踏实觉、按时吃上饭就很高兴了。”老家在山东临沭县、目前在临沂市打工的40岁木工刘长松话语间透着憨厚。

如今,刘长松已经入住临沂市“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3号公寓,这里也被称作“零工市场”、“服务中心”。不过,刘长松和其他一起入住的400多位农民工一样,更愿意称呼“服务中心”为“一元宿舍”。
“一元宿舍”每个房间住着8个人。“这里和以往住过的"地下旅馆"完全不同:管理规范、宽敞明亮、干净整洁,还开了食堂、休闲区,隔三差五地组织一场免费技能培训……最大不同是,住宿费每天只收1元,工友们都叫这儿"一元宿舍"。”刘长松扯着嗓子说,没入住前他真不敢相信这儿每天只收1元钱。
这家坐落在中国东部沂蒙老区的“服务中心”,是中国首家在革命老区建立的、规模最大的专门服务农民工的公益性综合服务机构,可为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餐饮住宿,总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于今年11月24日正式投入使用。启用不足两周,已有来自山东各地的419位农民工入住、找工作。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歌手孟庭苇的歌声回荡在“一元宿舍”的走廊,吸引记者走进了刘善全的房间。50岁的刘善全是临沂苍山县人,现在市区做打混凝土的小工。
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刘善全吃过晚饭后,正悠闲地躺在床上,用手机听着音乐。记者走进他房间时,发现屋里除了有床,还有桌子、凳子和一人一个的铁柜。刘善全向记者展示了他的铁柜,“柜子不仅能放东西,里头还有一面小镜子,可以用来梳妆打扮,这设计真的很细心。”他笑呵呵地说。
有着初中文化水平的刘长松介绍,“一元宿舍”建成前,工友们只能在临沂市金雀山路和通达路交汇处、工业大道和解放路交汇处等几个自发形成的“马路零工市场”上等活干,干完一天的活后就住在脏、乱、差的地下旅馆,吃饭没有固定去处,路边等活的地段往来车辆密集,人身安全也没有保障。
服务中心还设有警务室、卫生室、超市、浴池、餐厅、多媒体功能室及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能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技能培训、用工求职、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等一条龙服务,其建筑规模和服务档次均走在了全国前列。记者走遍了服务中心的各个主要区域,发现这里一共被划分为4个功能区:办公、服务、生活和休闲区。在服务区,服务大厅的东面挂着一块18平方米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报各类用工求职信息。记者粗略估算,大厅内约可容纳3000人。生活区主要包括1个多功能餐厅、6座公寓,能同时容纳400多人就餐、1000多人住宿。
“除了住宿费以外,吃饭算是工友们最大的花销,午饭和晚饭要5到6元钱可以吃饱,加上抽烟,一天的总花销在20元左右。”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林祥宁告诉记者。
林祥宁表示,中心会不定期举办就业技能培训,住宿区旁边有健身器材,将来还会在食堂等地添置电视,丰富工友们的休闲生活,尽可能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民生连着民心。”临沂市市长张务锋表示,临沂市政府将在2013年底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盼望的20件民生实事,建设“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是其中之一,目前“服务中心”已按计划在2011年底前建成启用,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住宿难”等问题。(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