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举行追思会 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
2015年3月30日
昨天(3月29日)下午,广西柳州市首次遗体器官捐献追思会在该市殡仪馆长安厅举行,捐献者家属、红十字会志愿者等近百名人员到场,以集体默哀、敬献鲜花等形式共同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
在鲜花丛前,庄重地摆放着遗体器官捐献者的遗像。伴随着现场殡仪人员奏响的哀乐,集体默哀、敬献鲜花等仪式逐项进行。
一些家属呜咽起来,用毛巾不断地擦拭眼泪。坐在前排的覃秋花精神悲恸,强忍着泪水说起丈夫韦艺的往事。
2013年3月,建筑工人韦艺在干活时发生意外去世,留下年迈的父母、一双年幼的儿女和妻子。覃秋花和家人忍着悲痛,捐献了韦艺的器官。韦艺的肾器官救活了两个生命,仍健康地活着。
“丈夫去世,我们一家人感觉天都塌了。当柳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我丈夫的肾救活了两个人,那一刻我感到很满足,感觉天上的他在对我微笑。”覃秋花含着泪水说,“这是一种爱的延续。”
据柳州市红十字会统计,2013年以来,柳州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20例,遗体捐献8例,123人报名登记成为器官、眼角膜捐献志愿者,遗体捐献登记报名138人。
“我自己也是一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柳州市红十字会组宣青少部部长陈德堂表示,通常情况下,捐献一具完整遗体,通过组织、器官移植,可以救治上百名患者。自2013年柳州开展遗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得到许多市民的支持。
现年55岁的邓罕萍今年1月份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我是从红十字会了解到,死后捐献遗体可以帮助他人,于是我在征求家人的同意下,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
“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们希望死后保留完整遗体,也让这一工作产生许多困难。”陈德堂说,从2015年1月1日起,我过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让这一工作困难更多。
据了解,我国目前每年约有30万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余例。现阶段我国的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率仅约0.6/100万人口,是世界上器官捐献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但是,随着大家观念的改变,遗体器官捐献越来越为中国广大民众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陈德堂表示。
据中国红十字会统计,截至2014年12月2日,全国共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捐献2948例,累计捐献器官7822个。(中国新闻网)
广西柳州举行追思会 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