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汶川二小夜景

  

教育: 

  山里娃住进寄宿学校 

  “论硬件条件,我敢说汶川二小是全国一流的小学。”汶川二小副校长徐江这样介绍这所2009年夏天新建成的小学。广州为这所小学投入了5000万元,到学校安装教学设备的工人“阅校无数”,就连他们也惊讶于这个穷得掉渣的地区竟然有如此现代化的小学。 

  在教学层面,重建给这所小学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吸收了200多名来自乡下的寄宿生。震后,七盘沟、新桥村等设施薄弱的村办小学损毁严重,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安全的学习环境,政府决定重建后撤销这些村小,并入县城的小学。 

  离家太远,这200多名乡下孩子必须寄宿,学校专门为他们配备了宿舍楼和食堂。徐江向记者介绍,这些孩子读书不花一分钱,寄宿也免费,政府还给他们每人每月发放120元补贴。 

  这项改革对留守儿童尤其重要。方太平是汶川二小的五年级学生,来自七盘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地震前,他在村小上学,由爷爷奶奶带,学习没人管;如今,8个孩子住一个寝室,放学后有老师监督,学习成绩有了进步。 

  徐江回忆说,2009年这些寄宿生刚入校时给老师们的印象是“不守规矩”,这是他们在村小长期养成的坏习惯。学习成绩也不好,入校时的摸底考试,平均分只有三十多分。经过在汶川二小2年多的寄宿,他们逐渐学会了集体生活。平均分增到了七八十分。  一同改善的还有医疗条件。汶川县人民医院办公室一位姓杨的工作人员说:“因为你们的援建,我们医院的医疗条件一跃前进了30年。”他进一步举例说:“以前我们没有某品牌的CT机,很多脑外科的检查没法做,现在有了。以前我们没有腹腔镜,胆囊手术只能开大刀,年纪大的病人受不了;现在有了,只要动小手术就行了。(广州日报)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