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农超对接”成爱心行动?

    5月3日,“五一”长假后的第一天上班,南宁市商务部门便给几大超市打去电话,希望他们能伸出援手,直接到种植基地收购当季滞销农产品,为农民朋友解个难。据记者了解,严格意义上的农超对接是由政府扶持的,有一定的财政资金做支撑,目前像利客隆超市、沃尔玛超市这种直接到农村收购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农超对接,因为他们不赚钱或者亏本,仅仅属于企业自己的善举,算是一种爱心行为(当然,超市赚来的人气或可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

    以沃尔玛超市5月3日采购的黄瓜为例, 收购价为0.56元/公斤,拉回超市后的售价为每公斤0.8元。这当中的差价除去运费和税金,根本不赚钱,细算起来还倒贴了人工费和损耗。谢肖玲说:“我们有比较好的销售平台,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农民卖难问题,但能帮多少算多少。”

    利客隆超市采购部(蔬果采购)经理梁华喜为记者列了一组数据,这4个品种都是直接从农民手里采购的(每公斤/元):黄瓜收购价0.6,超市售价1.16;四季豆收购价1.4,超市售价1.96;大葱收购价为1,超市售价1.18;红萝卜收购价1.2,超市售价1.56。“除去所有费用后,根本不赚钱,有的甚至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农民缓和‘卖难’问题。”

    梁华喜说,这段时间以来,利客隆超市都在石埠街道办老口村三民坡采购黄瓜和四季豆,每天采购的数量黄瓜3000公斤、四季豆1500公斤。目前在销售的100多种瓜果蔬菜中,黄瓜的进货量排在第2位,销量排在前5位,但销售总金额却排在后面,因为单价太低。“看到产地黄瓜上市的量比较大,超市决定从5月5日起,将每天的收购量提高到1万公斤以上,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市民购买,将每公斤黄瓜售价降到0.56元。

农产品销售困难卖不出好价钱 爱心超市到田间收购

南宁兴贤村那章坡屯的农民在自己的地里采摘刺黄瓜。

       菜农需转变销售观念

  有人来收购就去采摘,无人或少人来收购就任其烂在地里,这只是农民最原始、最本能的举动。对于农作物的种植,他们是一把熟手,但对于如何将自己的农产品顺利地变成钞票,不管是农民还是当地政府,可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可惜了,虽然一些茄瓜现在还没有成熟,但是从茄瓜的长势来看,很多已不符合超市的要求了。”张国冰仔细看过合浦夏佳塘、三角塘的田地里的茄瓜说,农民种植蔬菜虽然已有多年经验,但是还无法做到大面积符合超市的销售标准,他们得经过挑选,才能收购产品上架销售,而挑剩下的卖相不好的蔬菜,农民要么拿去卖给一些养殖户,要么就很难处理了。

  南城百货采购部负责人农先生说,他们通过和农户对接发现,有些蔬菜超市想多要些,菜农又没有,有些蔬菜超市要不了那么多,可菜农们偏偏又种了很多,这也让他们很头痛。现在,他们都在计划直接和农民们签协议、做方案,让菜农们按照他们的要求和面积种植,满足超市的要求。

  “菜农们也应该转变一下自己的观念。”一超市的相关负责人说,很多菜农都是看重产量,并不重质量和卖相。如果农民能够在半个月前,茄子较小的时候“狠心”摘下来卖的话,不仅可以卖得上价格,也不会滞销。“但是农民都舍不得,都盼着它长大,再卖个好价钱。”

       政府应搭建信息平台

  南宁华润万家商品部生鲜商品经理喻召欣说,从这几年直接和农户打交道的经验来看,最让他们困惑的是农户太分散。他认为,要真正地解决问题,须尽快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转为有组织、有规模的生产,让农业合作社更专业地发挥作用,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实现“大生产、大流通”。

  “这就需要建立专业的蔬菜基地,专门进行配送。”张国冰说,像国外一些国家由于蔬菜规模化生产程度高,生产者多和经营者直接对接,而中国的超市与农户对接,多是通过农村经纪人或农村合作社来“搭桥”,总觉得少了一点直接和顺畅。

  “现在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很不对等。”南城百货采购部负责人农先生说,他们很想知道哪里有什么品种的蔬菜卖不出去,但都得在媒体报道后,才获知这一信息。而且很多菜农对种什么、往哪卖一片茫然,大多是凭经验,跟着感觉走。他觉得,政府应为农民搭建信息平台,收集关于全国蔬菜产销的信息,分析并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避免盲目生产带来的浪费,保护农民利益。(南国早报  作者:唐正芳 李建超 唐辉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