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感恩有你,梧州白云山

2012年08月23日

    清晨,当你站在梧州白云山之巅云峰亭上,看着一轮红日缓缓从东方升起,云雾缭绕间,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山是如此的绿,城是如此的美。放眼远望,整个梧州城环抱在云山之间。这座山,如母亲一样,呵护着梧州,也见证着梧州一年年成长,一年年进步。

    感恩,有这座山。白云山让我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作为土生土长的梧州人,对这座山,是最熟悉不过了。儿时对白云山的感觉,是那么的高,需要爬很久很久才能登顶。而爬山的目标,往往是看日出。白云山给我们梧州人提供了看日出的最佳地点,大多数的梧州人,都有过爬山看日出的经历。要看到日出,必须凌晨四、五点钟就起床,走大约一个小时的路,上得山顶,六点就能看到日出东方。白云山的日出,带给我们的是朝气,带给我们的是希望。每一个上山看日出的人,站在了山顶,也看得更远,生活也有了目标。山高人更高,长大了,虽然感到这山不再高了,但却对这山有了更深的感情,因为,它见证着我们的成长。

    感恩,有这座山。让我们感到大自然的无尽美好。因为有山,我们城市的空气变得清新。见惯了城市石屎森林的喧嚣,进入山中,则是另一种境界,到处是绿色,这是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白云山很平凡,它不巍峨,它不奇奥,它只以它独特的方式,过滤着我们城市的废气,涵养着一方水土。因为有了白云山,梧州才有了“山城”的美誉。

    感恩,有这座山。白云山让梧州更有活力。现在人们爬山,已不止是看日出了,山上有了更多的娱乐设施,更多的文化活动。因为有了白云山,让我们有了锻炼身体的好地方,许多不相识的人因爬白云山而成为朋友,也就有了“山友”的称呼,不论男女老少,皆可称为“山友”。登山运动的梧州人,是最健康、最向上的。到得山中,到处是欢声笑语,跳舞的、练拳的、踢毽子的……,众人各得其乐。一阙山歌,舒发无尽胸意,让人振奋,让人向上。心情烦恼时,上山走一走,让人心绪平静,气定神闲;身体慵懒时,上山走一走,让人神清气爽,如沐春风。

    感恩,有这座山。白云山寄托着我们的情怀。代代梧州人,在这座山上洒下了汗水,也对这座山充满了无限的深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几代梧州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现在山上的青翠葱郁,才有了广西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的美称。从老一辈义务担砖建设上山道路,到现在平整宽敞的上山公路;从1994年至1996年的大规模林相改造,到现在初具规模的云翠谷、茶花园;一座座亭台楼阁、一棵棵红花绿树,凝聚着梧州人的汗水,也凝聚着梧州人对白云山的爱。每年的植树节,越来越多的梧州人来到山中义务植树,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植树行列中,“我与小树共成长”,孩子们自小开始用自己的行动来感谢这山的恩情。随着人们不断重视环境的保护,君可见,砍树、摘花、捕鸟、乱扔垃圾的人少了。在这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体现,多达240多种的植物让山间更添野趣;形形式式的飞鸟聚集山中,松鼠、山鸡在林间跳跃、起舞,偶尔窜出的一两条蜥蜴,都让人感到人与自然的融合、和谐。

    感恩,有这座山。白云山上处处体现感恩之情。因纪念舜帝而建设的神鹿台,书写着一个动人的感恩故事,伴随舜帝南巡的双鹿,在舜帝不幸病故之后,感恩舜帝,哀鸣三日,随之投江,令阅者动容。因搬迁重建的“紫竹林寺”2001年8月6日奠基于白云山半腰处,改名为“四恩寺”。宣扬“四恩”即报答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三宝恩这四重恩,四恩寺的定名即是为了报恩。“山因寺而名,寺因山而灵”,白云山因它的钟灵毓秀而吸引着八方游人,巍峨的四恩寺护佑着众生,让常怀感恩之心的信众感到了山的恩情,也使这座山日益知名。

    恩重如山,感恩白云山,这山的宽大,这山的清灵,这山的庇佑,恩泽苍生,恩护梧城。感恩白云山,这座梧州人的山。(作者:广西梧州市市政管理局钟宇豪)